家庭抗逆力实务干预模式研究评述
本文关键词:家庭抗逆力实务干预模式研究评述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抗逆力 家庭抗逆力的情景模式 家庭抗逆力的元框架
【摘要】:文章回顾了西方早期家庭研究的重要成果,梳理出家庭抗逆力的三个理论渊源:家庭压力理论、家庭系统理论和相关心理学研究。在此基础上,评述了当代两种以促进"家庭抗逆力"为核心的实务干预模式:"家庭抗逆力的情景模式"和"家庭抗逆力的元框架",并介绍了两种实务干预模式的理论基础、应用领域和实务技巧。在梳理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展望了本土家庭抗逆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系;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3YJA840020)“青少年应对父母离婚的积极策略研究:基于抗逆力理论和50访谈个案”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人们常说,家是最温暖的避风港。当个体面抗逆力”为核心的实务干预模式,试图为国内家对生活中的逆境时,家庭常被看作是关怀、资源和庭抗逆力实证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力量的来源。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和相对稳定的生命周期,能够在逆境中实现一、家庭抗逆力理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虹;;青少年抗逆力的研究及其培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9期
2 沈春华;;内高班学生抗逆力培养的特点、途径和方法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2期
3 高天;;抗逆力的个案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3年06期
4 沈之菲;;抗逆力: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18期
5 谢启文;余臣;;抗逆力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年10期
6 向翔;;学校因子影响初中生抗逆力水平的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8期
7 田国秀;李宏鹤;;中学生抗逆力表现的过渡层次及其分析——基于问卷与访谈的混合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06期
8 高万红;;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抗逆力建构过程研究[J];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13年00期
9 梁社红;时勘;刘晓倩;高鹏;;危机救援人员的抗逆力结构及测量[J];人类工效学;2014年01期
10 迈克·安戈尔;田国秀;朱笋;杨莉锋;;建构高危青少年的抗逆力叙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将涛;;早期儿童抗逆力研究综述[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东波;颜宪源;;社会工作视阈下弱势群体抗逆力激发路径的思考——基于黑龙江省弱势群体现状的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张秀兰;社会抗逆力:风险管理理论的新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2 韩自强 辛瑞萍 美国特拉华大学灾害研究中心 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从脆弱性向抗逆力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蓓丽;结构、文化和能动性:上海外来女工抗逆力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朱眉华;困境与调适:乡城流动家庭的抗逆力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征;组织面对灾难的抗逆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高杰;流动青少年抗逆力状态和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3 李萌;小组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儿童抗逆力培养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董颖晗;提升乳腺癌患者抗逆力的小组工作介入[D];河北大学;2015年
5 赵树理;流动儿童抗逆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6 王晶;唇腭裂儿童抗逆力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7 李净净;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抗逆力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8 王芳;沉迷与解脱[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9 杜曦;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曾留守大学生的抗逆力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10 杨业;提升单亲家庭儿童抗逆力的实务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89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89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