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者句子产生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双语者句子产生机制研究
【摘要】:双语者句子产生的研究一直是心理语言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双语口语产生蓝图、双语陈述性/程序性模型、一体化模型是当前三种最有影响的双语者句子产生模型,句法启动范式的实验研究为检验和修正这些模型、揭示双语者句子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证据。未来该领域有必要在口语与书面句子产生的比较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理解中信息整合的认知与脑机制”(10JJDXLX005)
【分类号】:B842.5
【正文快照】: 句子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者尤其关注该过程中三个层面的加工:概念的建构、词汇的确定和句法的组织。[1]双语者掌握着两门语言,他们如何迅速、恰当地产生句子,采用其中某一种语言表达意思?两种语言的概念、词汇和句法等在头脑中是两套独立的系统,还是互相有交叉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月芳;陈宝国;;双语跨语言的句法启动[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封世文;耿立波;;词的句法信息研究进展[J];当代经理人;2006年08期
2 严春容;;二语熟练程度与双语句法表征[J];闽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金桥;王燕;;印尼留学生汉语句子产生中的跨语言句法启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4期
4 阎浩;董燕萍;;汉语句子产出的心理机制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5 吕纪增;;双语表征研究视角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曹贤文;牟蕾;;汉语二语处理中句法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J];汉语学习;2013年04期
7 张娟;;背诵中的偏差作为衡量英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工具的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8 郭洁秀;梦祥银;;Day day up的成因——跨语言中的句法启动现象[J];青春岁月;2014年01期
9 郭洁秀;;跨语言句法启动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12期
10 周加仙;;语言学习敏感期的脑与认知机制研究——兼谈我国外语教育政策和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智义;合并与移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梁君英;认知风格对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柴翱;汉语双字复合词产生中的语法启动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周娟;汉语失语症患者句法理解及表达的神经心理学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刘爱华;汉语句子句法加工认知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柯;幼儿教师教学风格的类型及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华;熟练中—英文双语者跨语言的错误记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6 韩静;汉语句子理解中的句法启动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轶欧;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句法表征和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肖丹;晚期维—汉双语者句法的表征[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荣宝;;跨语言句法启动及其机制[J];现代外语;2006年03期
2 杨洁;张亚旭;;句子产生中的句法启动[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积家;张凤玲;;双语和双言对图片命名和分类的不对称影响[J];心理学报;2010年04期
2 刘伟志,梁宁建,刘晓虹,陈晓霞,邓光辉,刘涛生;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的实验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龚少英,方富熹;不熟练汉英双语学习者第二语言词汇和概念表征的特点[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4 刘伟志,邓光辉,陈晓霞,高旭辰,刘涛生,陈瑶;中-英双语者知识表征的启动效应实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5 刘伟志 ,梁宁建,高旭辰,邓光辉,陈晓霞,皇甫亮,唐云翔;中国大学生第二语言知识的心理表征特征[J];应用心理学;2005年01期
6 王瑞明;张洁婷;李利;莫雷;;二语词汇在双语者三语词汇语义通达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0年04期
7 莫雷,李利,王瑞明;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J];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8 李利;莫雷;王瑞明;罗雪莹;;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J];心理学报;2006年05期
9 赵俊华;莫雷;;双语词汇通达的认知控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10 郭桃梅,彭聃龄;非熟练中-英双语者的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J];心理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利;莫雷;王瑞明;;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芦松敏;张积家;;“被”字标识和抽象性、具体性对汉—英双语者被动句句法启动效应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马艳;;基于语义的句法启动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陈庆荣;谭顶良;邓铸;;语言理解中句法启动的ERP和眼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热比古丽;;维吾尔族双语者的非熟练第三语言的概念表征特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瑞明;李利;;熟练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的加工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罗雪莹;;多义词对熟练中-英双语者的心理表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焦江丽;王勇慧;刘毅;;汉语、单语者的抑制控制差异——来自返回抑制的证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伟志;梁宁建;高旭辰;;中国大学生第二语言知识的心理表征特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范梦;王瑞明;;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词汇加工过程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舒华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从语言障碍 探索语言认知及其神经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闰荣;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词汇加工的ERP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丁国盛;中英双语者词汇表征与加工的脑机制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3 侯友;蒙、汉双语词汇识别的ERP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黎兵;语义分类任务中单一启动和探测条件下的启动效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宋娟;任务对掩蔽启动影响的ERPs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锋;时序知觉的重复启动效应[D];西南大学;2009年
7 万群;基于心理旋转的启动效应[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妍;地震亲历者创伤后压力反应的神经生理机制[D];西南大学;2012年
9 燕浩;晚期熟练汉英双语学习者语法特征加工的神经特异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孟迎芳;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编码与提取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丹;晚期维—汉双语者句法的表征[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慧惠;蒙古族双语者双语表征的语义启动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伟志;中英双语者知识表征的认知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邱艳妮;跨通道呈现方式下的汉英语义启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姜淞秀;任务转换条件下平衡和非平衡双语者优势效应差异的ERP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6 杨娜;藏族大学生藏汉双语词汇表征与语义通达的实验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付书伟;心理词典在双语理解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6年
8 宋佳;熟练蒙—汉双语者在言语产生中语音启动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亚楠;汉维双语者维吾尔语的语义记忆表征和通达模型实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10 韩静;汉语句子理解中的句法启动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94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94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