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意象图式对羌族亲属词认知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上下意象图式对羌族亲属词认知的影响 出处:《心理学报》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羌族亲属词 辈分 空间注意 具身认知 概念隐喻理论
【摘要】:采用亲属词判断任务和真假词判断任务,考查了"上下意象图式"对羌族被试认知隐含辈分关系的羌族亲属词的影响,并通过空间识别任务检验亲属词辈份概念加工能否自动地激活空间意象图式,引导空间注意朝向与空间意象图式一致的位置。实验1表明,在羌族被试对羌族亲属词的认知中,存在着"隐喻一致性效应":高辈分的亲属词呈现在计算机屏幕的上方加工得更快,低辈分的亲属词呈现在计算机屏幕的下方加工得更快。实验2表明,当目标刺激的空间位置与亲属词的辈分信息一致时,羌族被试对目标刺激的辨认速度更快。整个研究表明,羌族亲属词隐含的辈分关系可以用垂直空间关系来理解,并引导被试的空间注意朝向与上下意象图式一致的位置,证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基于感觉运动的加工,符合概念隐喻理论的预言。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SH044)资助
【分类号】:B842.3
【正文快照】: 1前言概念如何表征?具身认知观认为,概念表征涉及对感觉运动经验的模拟。感觉、运动和心理表征具有相同的加工机制(LakoffJohnson,1999;Barsalou,1999,2008a;Glenberg,1997)。人在表达概念时,预先储存的感觉运动信息会被激活,形成了对感觉运动经验的模拟(Barsalou,2008b,20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虹;张积家;;时间的空间隐喻对汉语母语者时间认知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4期
2 吴念阳;刘慧敏;徐凝婷;;褒贬义形容词的垂直方位表征[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3 伍丽梅;莫雷;王瑞明;;动词理解中空间表征的激活过程[J];心理学报;2006年05期
4 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年12期
5 叶浩生;;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J];心理学报;2011年05期
6 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7 张积家;何本炫;陈栩茜;;“上下意象图式”对汉语成语感情色彩加工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1年02期
8 张积家;陈俊;;汉语亲属词概念结构再探[J];语言科学;2004年01期
9 殷融;曲方炳;叶浩生;;具身概念表征的研究及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9期
10 殷融;苏得权;叶浩生;;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亚;;转喻的原型观[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阳杰;应里孟;;论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本原性质[J];财会月刊;2011年28期
3 王仲贻;;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模式探索[J];大家;2012年08期
4 李洪君;李丹宇;刘远飞;;试论“悟性”的思维“形式”[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凌德祥;;汉语面称的不对称性及其缺位的语用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许先文;;具身认知:语言认知研究的跨学科取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李云媛;莫永华;;具身认知的教育意义和潜在价值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唐果;;论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9 熊迅;;姓名、亲属称谓与社群关系:以腾冲古永傈僳人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叶浩生;;具身认知、镜像神经元与身心关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巍;郭本禹;;“不是一,不是二”:第三种文化与当代心理学的变革[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何向东;刘邦凡;;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归纳逻辑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于小涵;认知系统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韩露;面向智能移动监控辅助的可穿戴视觉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6 马丽;《三国志》称谓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陈俊;教育者管教言语行为的心理效应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戴晓雪;汉语称呼中的“代位”现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德林;英国文化研究的形成与发展[D];北京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艳;天门地区辈分称谓语的话语权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曾喜云;论詹姆逊对结构主义的阐述[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玉兰;古代汉语动词的概念结构及其句法后果[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芳;不同锚定方式下小学生数量估计的特点[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李自臻;镜像神经元与共情能力的具身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6 成茵;第二代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的具身转向[D];吉林大学;2011年
7 胡海燕;中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现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石磊;动词和图片加工时间重叠度对动词方向表征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阳达;语言理解中温度与情绪的心理表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熊慧素;道德判断“难易”有别,文理亦有别[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埃尔·达吕,水金;从智能的基因到基因的智能[J];第欧根尼;2000年01期
2 李华田;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3 张卫东;李其维;;认知神经科学对心理学的研究贡献——主要来自我国心理学界的重要研究工作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张嘉宾;埃文基人的亲属制度[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02期
5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研究思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李恒威;盛晓明;;认知的具身化[J];科学学研究;2006年02期
7 丁峻;张静;陈巍;;情绪的具身观: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视角[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葛鲁嘉;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两个理论基点[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周榕!400715重庆北碚;隐喻认知基础的心理现实性——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的实验证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10 刘丽虹;张积家;;时间的空间隐喻对汉语母语者时间认知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积家;韩劢;陈俊;;大学生亲属性词概念结构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陈宜张;;神经科学的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猜测对分散空间注意条件下视觉特征错觉性结合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0年05期
2 付佳;张明;;返回抑制对空间Stroop效应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4期
3 潘毅;许百华;陈晓芬;;选择性注意与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交互作用[J];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4 麻彦坤;赵娟;;具身认知:心身关系的新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罗文波;罗跃嘉;;数字加工与空间关系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7年03期
6 丁峻;陈巍;;具身认知之根:从镜像神经元到具身模仿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叶浩生;;认知心理学:困境与转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叶浩生;;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J];心理学报;2011年05期
9 林志成;眼睛注视:独特的还是不独特的?[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10 丁峻;张静;陈巍;;情绪的具身观: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视角[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朱祖祥;;猜测对分散空间注意条件下视觉特征错觉性结合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黄玲玲;许远理;;情感是认知的一种形式[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岳珍珠;Brigitte R?der;周晓林;;加工负载影响跨通道注意的空间分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何逊;;主动性空间注意和反射性物体注意:资源的竞争[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勇;;论第二代认知科学与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分歧[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何逊;范思陆;韩世辉;陈霖;;主动性空间注意机制和反射性物体注意机制在前、后部脑区的分离[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王玲玲;蔡华俭;周晓林;;情绪信息与空间定向的内隐联结:来自IAT的证据[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玲玲;蔡华俭;周晓林;;情绪信息与空间定向的内隐联结:来自IAT的证据[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罗良;林崇德;;空间工作记忆信息保持中的随意注意和反射性注意:一项ERP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闫苍松;;开放式技能与封闭式技能运动员的视觉注意特点[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冯文锋;面孔加工的P1效应[D];西南大学;2010年
2 商应美;空间关联和中央重新定向对听觉返回抑制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于小涵;认知系统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刘永琴;心理模块观: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涂q,
本文编号:13130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313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