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不可信面孔在视知觉加工中的注意偏向:来自眼动的证据

发布时间:2017-12-30 01:34

  本文关键词:不可信面孔在视知觉加工中的注意偏向:来自眼动的证据 出处:《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面孔可信度 注意偏向 眼动 记忆


【摘要】:使用眼动追踪技术探究个体对同时呈现的可信和不可信面孔的视知觉加工差异,以及注意偏向与可信和不可信面孔的记忆关系。结果发现:(1)被试再认不可信面孔成绩要好于可信面孔;(2)首注视点更多地偏向于不可信面孔,并且落在不可信面孔上的总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更长/多;(3)回归分析表明首注视点偏向能预测不可信面孔的再认优势。结果表明人们对不可信面孔产生更多的注意警觉与维持,并且对不可信面孔的警觉能预测不可信面孔的记忆优势。
[Abstract]:......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系;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12C09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00890)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1引言在社会知觉中,人们能从面孔中推断他人的人格特质,面孔的可信度和支配性(Dominance)是面孔特质评价中的两个重要维度(OosterhofTodorov,2008)。对面孔可信度的评价是一种快速、自动化的过程,人们对仅呈现100ms的面孔就能形成较稳定且一致的可信度评价(Todorov,Pakrashi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敏敏;;情绪状态对大学生表情认知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5期

2 周珊珊;王欣;盛莉;黄丹华;迟立君;张黎明;;MCI-186对痴呆模型大鼠认知损害和脑内DNA氧化应激的影响[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年01期

3 朱梦音;江琦;侯敏;陈潇;;面孔可信任度评价的研究回顾[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4年03期

4 罗萌;耿海燕;;生存加工改善记忆编码的机制[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3年11期

5 LUO Meng;GENG HaiYan;;How can survival processing improve memory encoding?[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3年11期

6 罗跃嘉;吴婷婷;古若雷;;情绪与认知的脑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年S1期

7 杨宇;葛操;;适应性记忆:一种功能性偏向的记忆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8 周文洁;延艳娜;;浅析大学生述情障碍的成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年11期

9 杨宇;葛操;;生存加工中错误记忆的适应性观点[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10 金宇乐;罗文波;;不同情绪类型面孔表情对身段线索的启动效应[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金燕;利用脑电及光电联合检测分别研究注意中的定向和执行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贾磊;语义刻板印象认知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3年

3 周艳艳;海洛因戒除者的执行功能:药物相关线索与负性情绪线索启动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4 郭文斌;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蕾;述情障碍者执行功能损伤及情绪对其执行功能的影响和神经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6 刘永琴;心理模块观: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罗禹;急性应激增强个体对威胁刺激的加工[D];西南大学;2014年

8 杨周;疼痛恐惧相关的注意与感觉偏向[D];西南大学;2014年

9 徐强;场景对面部表情加工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孙金燕;利用脑电及光电联合检测分别研究注意中的定向和执行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广;知觉负荷、注意窗口对情绪面孔记忆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妹阳;生存加工的效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静华;内隐/外显不同水平攻击者对攻击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行为与脑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王逸雯;短时情绪控制方法的探索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5 朱勇;“草木皆兵”:群际威胁对信息加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胡朋利;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情绪自我图式及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李娟;个体暴力游戏经验对攻击性信息注意偏向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8 袁颖;旋转情绪面孔的倒置效应[D];西南大学;2013年

9 王婧;青少年罪犯对威胁信息注意偏向的时程特点及习惯化倾向[D];西南大学;2013年

10 杨钦淋;音乐背景下跨视听通道的情绪冲突效应[D];西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迪,舒华;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应用[J];心理学动态;2001年04期

2 隋雪,李立洁;眼球运动研究概况[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陶云,刘艳;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示意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闫国利,白学军,陈向阳;阅读过程的眼动理论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5 关尔群,韩玉昌,隋雪;阅读不同颜色中、英文时的眼动特征[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3期

6 邓铸;眼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金一波;王鹏;;表象建构中的眼动机制[J];心理科学;2006年04期

8 左银舫;杨治良;;不同文化语境与难度下第二语言阅读的眼动追踪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6期

9 隋雪;毕鸿燕;;阅读理解中汉语量词的眼动特点分析[J];心理科学;2007年05期

10 叶培龙;王亚同;;眼动行为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云;白学军;阎国利;;小学生插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周颖;刘俊升;;内隐攻击性的眼动实验[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贺荟中;方俊明;;聋生与听力正常学生在背景知识参与下建立文本整体连贯的眼动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真;兰继军;;采用眼动方法进行的广告效果评价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沈德立;陶云;;不同文体课文阅读过程的眼动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李勇;阴国恩;;青少年类别使用的眼动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齐s,

本文编号:1352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352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0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