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助人工作者的情绪调节方式在共情与替代性创伤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心理助人工作者的情绪调节方式在共情与替代性创伤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研究探讨心理助人工作者的共情、情绪调节方式和替代性创伤的关系。研究采用治疗者信念量表(TBS)、中文版人际指针量表(IRI-C)、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对心理助人工作者施测,共收回140份有效问卷。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心理助人工作者的替代性创伤为中低程度。心理助人工作者共情处于中高水平。心理助人工作者的情绪调节方式的一般模式:正性情绪使用较多的增强型调节(重视和宣泄),负性情绪使用较多的减弱型调节(忽视和抑制);不论正情绪还是负情绪,使用原因调节(重视和忽视)多于反应调节(宣泄和抑制)方式。(2)心理助人工作者的替代性创伤在不同工作年限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工作年限在一年以下的心理助人工作者的替代性创伤显著高于工作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心理助人工作者。其次心理助人工作者的替代性创伤在不同督导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没有接受督导的心理助人工作者的替代性创伤显著高于有接受督导的心理助人工作者。心理助人工作者的情绪调节方式方式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是在正情绪的减弱型调节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3)心理助人工作者的替代性创伤、共情、情绪调节方式两两相关显著:心理助人工作者共情和替代性创伤存在显著正相关。共情和增强型调节、负情绪减弱调节存在显著正相关。替代性创伤与减弱型调节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情绪宣泄调节存在显著负相关。(4)负情绪宣泄调节在共情和替代性创伤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Abstract]: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helping workers of empathy,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 regulation and vicarious trauma. The treatment of Belief Scale (TBS), Chinese version of the interpersonal index-c (IRI-C),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on psychological help workers survey, a total of 140 copies of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are as follows. Conclusion: (1) psychological help workers vicarious trauma for the low degree of psychological empathy. Helping workers at a high level. The general model of psychological help workers emotion regulation: enhanced pos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use more attention and catharsis), attenuated the negative emotion more regulation (neglect and inhibition); both positive or negative emotional mood, the use of control (attention and neglect) than the response regulator (catharsis and inhibition). (2) the psychological help workers vicarious trauma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working years, That work experience in a year following the psychological helping workers of vicarious trau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working life of more than one year of psychological help workers. Secondly psychological helping workers of vicarious trauma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situation, did not accept the supervis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help workers have to accept the supervision of vicarious trauma psychology helping work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sychological help workers. The emotion regulation mode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in particular positive mood adjustment weakene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les than in females (3). The psychological help workers vicarious trauma, empathy, emotion regu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22 ways: psychological helping workers empathy and vicarious trauma.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of empathy and enhanced regulation, negative sentiment weakened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regulation. There is significant vicarious trauma and decreased regula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negative emotional catharsis regulation. (4) negative emotional catharsis played a partial mediator between empathy and alternative trauma.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的实质[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2 陆芳,陈国鹏;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3 王家鹤;;情绪调节:国外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视角[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4 朱艳新;周春雷;杨子波;;浅析情绪调节的内涵及特点[J];成功(教育);2007年10期
5 刘璐;方平;;情绪关注性欺骗与情绪调节[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6 刘启刚;;情绪调节的研究方法与测量手段述评[J];心理研究;2008年02期
7 赵联防;;情绪调节的研究及其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张伟亚;刘阳;;我国情绪调节研究内容与方式的变迁及展望[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刘启刚;;情绪调节的影响效果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9期
10 罗鸣鸣;张野;;浅述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静;卢家楣;;不同情绪调节方式对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程族桁;;我国情绪调节研究内容与方式的变迁及展望[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黄敏儿;王筠榕;曹敏莹;王玲芝;袁俏芸;廖文娜;邓欣媚;;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习惯[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罗鸣鸣;张野;;浅述无意识情绪调节的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5 王国芳;杨晓辉;韩鹏;Jack Mearns;;中文版消极情绪调节期待量表的修订及其在中国人群中的应用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温瑶;甘怡群;谢晓非;;地震灾后医务工作者的情绪调节与工作倦怠、投入的关系[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婷;甘怡群;;反馈类型与情绪调节内隐理论对词汇判断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过程:生理反应、主观感受及表情行为的变化[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邵景进;张大均;江琦;吴明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杨海燕;;大学生情绪调节对记忆的影响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鑫 周仁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扫描国际主要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赵鑫 周仁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扫描国际主要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刘迎春 费纯;情绪调节提升劳动者深层扮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汪芬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书写表达:情绪调节的良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丁卫红(作者单位:芜湖市体委业余体校);网球比赛重在情绪调节[N];安徽经济报;2005年
6 府谷县关工委办公室;“走基层、访民情、听民声”专访府谷县关工办[N];西部法制报;2012年
7 石阡县汤山中学 王胜刚;后进生心理矫正初探[N];贵州民族报;2010年
8 卢金增 刘云;“心理矫治”课开进劳教所[N];检察日报;2006年
9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李玲;帮老年人走出丧偶之痛[N];健康时报;2006年
10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总指挥室干部 魏待征 陈保笏;低分培训压力的心理调试[N];人民公安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燕;情绪调节性别差异的脑网络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3 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马伟娜;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对情绪反应的调整机制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文海;青少年情绪调节的ERP和fMRI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蒲;青少年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路涛;军人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春花;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唐文文;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及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允丽;父母的元情绪理念、4岁幼儿的抑制控制与其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梦婷;节奏结构对情绪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丁南翔;无意识情绪调节在挫折情境下的调节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肖博文;恐惧管理防御机制中的情绪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车先伟;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从休息到习惯化[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晁婷;自伤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62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36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