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积极心理理念的“安慰剂效应”研究——以高校宿舍管理员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08 13:27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理念的“安慰剂效应”研究——以高校宿舍管理员为例 出处:《现代预防医学》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积极心理理念 安慰剂效应 高校宿舍管理员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探索了积极心理理念即个体对自己生活环境积极认知的"安慰剂效应"。方法方便选取西南地区某高校的女性宿舍管理员56名为研究对象持续实验8周,采用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对实验组被试(n=31)提供有关日常工作所产生的锻炼益处的书面材料并进行生理指标(包括体质指数、腰臀比和血压)、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的测量,控制组(n=25)则不作任何干预。结果实验组前后测的自我报告锻炼量显著增加、生理指标发生显著改善、工作倦怠水平显著下降、工作满意度水平无显著性变化;控制组前后测在以上几方面都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积极心理理念的"安慰剂效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个体的生理健康水平、改善其消极心理状态,但对于促进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尚无明显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lacebo effect"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oncept, that is, positive cognition of one's own living environment. Methods 56 female dormitory administrators in a university in southwest China were selected for 8 weeks. The subjec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written materials on the exercise benefits of daily work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including body mass index, waist-to-hip ratio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used in the pre-and post-test design of unequal control group. Job 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were measured without any interven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amount of self-reported exercis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physiological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level of job burnou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the level of job satisfaction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the "placebo effect"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oncept can improve the physiological health level and the negativ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individuals to a certain extent. However, there is no obvious effect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t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作者单位】: 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应用心理学教研室;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基金】: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积极心理学理念对大学基层工作人员身心健康的‘安慰剂效应’研究”项目资助(CSXL-112004)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但相较于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已将符号、信念、期望等积极心理因素的“安慰剂”效应用于改善个体身心健康状况的实证研究[1],我国学者尚处于尝试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理论用于指导已有的心理干预范式阶段显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江卫东;;工作倦怠的结构与测量[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冯缙;傅于玲;秦启文;;两种取向的工作满意度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12年01期

3 朱婷婷;;第三代行为治疗的核心概念:心智觉知[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09期

4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5 何瑾;樊富珉;;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良柱;吴守文;吴卫华;赵艳艳;;肥西县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2 李恺宪;;不同体育生活方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探讨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王文初;刘峰;曾继红;杨生;白文杰;;2005年常德市成年人体质监测报告[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王文初;刘锋;曾继红;杨生;蒋祖玉;刘光双;;常德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与体质调查[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5 王文初;刘锋;尹志斌;王德平;郭玉凤;;2010年常德市老年人体质监测报告[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乔坤;王正;林少霖;杨林;李国锋;王健;;肺癌手术病人营养风险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年04期

7 雷敏;张东超;冯东娟;朱丙连;;石家庄市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肥胖指标比较的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年04期

8 王进;;966名成人体质指数调查结果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2年01期

9 曹立春;;体质指数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影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钱小东;;海南高职院校学生身体机能的调查与对比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喜明;仝小林;;“膏浊”致病论[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刘喜明;仝小林;;“膏浊”致病论[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蒋朱明;陈伟;张澍田;蔡威;詹文华;江华;陶晔璇;;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 第三部分 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指南[A];“营养支持的概况与进展”分论坛暨浙江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成立大会资料汇编[C];2007年

4 马玉霞;张兵;王惠君;杜文雯;苏畅;翟凤英;;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与城乡居民血压关系的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2年第1期[C];2012年

5 熊玲玲;;代谢综合症与高血压相关性研究[A];第二十八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一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运明;国人健康风险模型及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2 欧阳强波;针灸治疗肥胖病临床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董柳;消膏转浊法逆转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吴欢;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及机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5 王海椒;生产性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及Th1/Th2失衡在尘肺发病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古应超;肥胖及减重手术对PPARγ、瘦素、抵抗素、脂联素的影响及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沈金闻;pT1-2期乳腺癌患者血脂水平与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何威;中国人与美国白人脂肪及脂肪分布的种族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王海鹏;我国诊断糖尿病疾病经济负担趋势预测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冯博;健脾调肝化浊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合并糖调节受损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疗效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强;广西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与健康促进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徐洁;江苏省公安派出所所长健康体适能现状及其生活方式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金美;军人职业倦怠量表的研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刘沛;腹腔镜下可调节胃绑带术对肥胖患者影响的临床数据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刘贤明;胃旁路术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脂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孙小菲;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影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波;大学生完美主义、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D];济南大学;2011年

9 楚舟;孕前BMI与妊娠结局关联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10 冯如;用核心自我评价矫正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团辅干预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晓波;陈凤荣;;工作倦怠的测量及其干预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1期

2 李永鑫,白杨,李慧民;工作倦怠的测量与诊断[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时松和;冯启建;吴敏;葛菊红;李幼辉;;河南省特困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4期

4 李虹,梅锦荣;测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GHQ-20的结构及其信度和效度[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5 李英;席敏娜;申荷永;;正念禅修在心理治疗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6 余青云;张海钟;;基于正念禅修的心理疗法述评[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03期

7 佟月华;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4期

8 卞冉,龙立荣;工作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4期

9 孔德生;张微;;贫困大学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10 罗伏生;沈丹;张珊明;王小凤;袁红梅;李志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燕;高中生积极情绪调查及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楚玉琴;心智觉知对癌症、尿毒症患者心理干预研究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邓玉琴;心智觉知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维·罗登伯格;;《安慰剂效应》[J];译林;2012年06期

2 李文;;安慰剂效应在临床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08期

3 张文彩;袁立壮;陆运青;罗劲;;安慰剂效应研究实验设计的历史和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4 ;辩论会[J];意林;2012年12期

5 李小龙;王莉;方相锋;;新药临床试验中的反安慰剂效应[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年03期

6 武振宇;贾慧s,

本文编号:1397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397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a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