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性少数人群的心理健康:理论模型与研究取向

发布时间:2018-01-17 17:26

  本文关键词:性少数人群的心理健康:理论模型与研究取向 出处:《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性少数 心理健康 压力 性取向


【摘要】:性少数人群包括男女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性少数压力模型认为,性少数个体因性少数身份而受到压力,性少数压力对性少数个体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性少数压力包括外部压力(偏见、歧视、污名)和内部压力(身份认同、身份隐藏与出柜)。性少数压力与健康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取向。群体间研究取向着重将性少数个体与异性恋者进行比较,发现性少数人群存在更多的消极心理问题。群体内研究取向以性少数压力模型为基础,证实了性少数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Abstract]:Sexual minorities include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people. The sexual Minority stress Model believes that individuals in sexual minorities are under stress because of their sexual minorities. Sexual minority stress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sexual minority individuals. Sexual minority stress includes external pressure (prejudice, discrimination, stigma) and internal pressure (identity). There are two main research orientations in the study of sexual minority stress and health. The inter-group research orientation 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 of sexual minority individuals and heterosexual individual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more negati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sexual minority population. 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in the group was based on the sexual minority stress model, which confirmed the influence of sexual minority stress on mental health.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西部与边疆青年项目(13XJC190003)资助
【分类号】:B844
【正文快照】: 1性少数人群健康概述性少数指性取向除异性恋之外的少数性取向人群,主要包括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一般用LGB表示(L=lesbian女同性恋者,G=gay男同性恋者,B=bisexual双性恋者)。自第二版《精神疾病与统计手册》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的范畴删除后,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卫生、流行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晴锋;;认同而不“出柜”——同性恋者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朱晓艳;康殿民;阮师漫;杨慧;朱艳文;傅继华;刘学真;廖玫珍;;济南市男性同性恋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20期

3 于宗富;张朝;;男同性恋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庾泳;长沙市区男同性恋人群生存状况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彦君;王权红;盖红燕;寻芒芒;;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者的态度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年01期

2 王晴锋;;“家庭出柜”:影响因素及其文化阐释[J];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3 郑茵妮;郭俏炽;侯燕燕;王晓民;王桢耀;宋晓蕾;;情绪智力和自我认同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年02期

4 孙玉凤;张敬瑶;赵平;;活化硅胶对土壤吸附镍的影响探究[J];电镀与精饰;2015年02期

5 唐哲;金中鸣;;近十年中国男同性恋研究述评[J];赤子(上中旬);2015年09期

6 毛蕙;;怎样看待同性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4期

7 任莉;肖乐;张国富;李艳;谢侃侃;陈群;范晨晓;阎锴娟;李亚琼;崔少娟;罗小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年05期

8 齐钢桥;许蔚倩;陈兴阳;齐文耀;;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年05期

9 唐日新;孙艳芳;;中国心理学中同性恋研究综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柳少艳;施忠英;朱明珍;吴志国;聂磊[?;张松兰;;抑郁发作患者直系家属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建东;北京市大学在校生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2 庾泳;长沙市区男同性恋人群生存状况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王晓刚;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评估及其预测因素[D];西南大学;2013年

4 葛文;山东烟台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环境与优质苹果生产的适应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5 袁建飞;广东沿海地热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6 王佳宁;水库移民交易成本影响因素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7 李建忠;典型内分泌干扰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8 曾斯平;著作权激励的限度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9 付作立;双圆盘式刈割压扁机切割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10 杨双剑;有机施肥模式对植烟土壤微生态的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柳;同性恋者身份认同、对社会态度的感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2 李思遥;辽宁省男男性接触者同性身份认同与内在感受的关系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3 秦韬;重庆市男同性恋者生活状况及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孙建;大学生同性恋者性爱观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历云超;云南省三地低档场所FSWs高危性行为及社会网络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6 陈浩;应用LMS法估计长沙市城区男男性行为人群规模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俞莹莹;2000年至2011年新浪网新闻频道同性恋主题报道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8 岳童;观点采择对心理疾病外显和内隐污名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王艳光;同话她她—昆明女同性恋及其“同话舍”的个案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10 单禹;低解释水平操作对大学生性别刻板印象的干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清,杨甫德;同性恋的概念和临床[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8年03期

2 许学华;张夔;;同性恋歧视及其心理健康问题[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01期

3 王巍;;传统婚姻功能弱化的表现、原因及评价[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贾晓清;孔曲;李金梅;任素琴;;离退休老年患者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的调查研究[J];现代护理;2006年28期

5 陈树昶;罗艳;程洁;丁建明;戴耀忠;许珂;陈康凯;陈卫永;施世锋;;杭州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风险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07年03期

6 阮师漫;杨慧;朱艳文;曹艳民;王美花;张明玉;张昌庆;贾卓;石志林;;济南市部分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相关行为研究[J];疾病监测;2007年09期

7 谢华;戴海崎;;SCL-90量表评价[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年02期

8 赵梅,季建林;自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上海精神医学;2000年04期

9 严成华,吴红霞,周丽华,施亚珍,罗雪莲,丁晓云;911例高中、大学生SCL-90测查分析[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10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叶旭军;城市外来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许毅;性定向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罗丹;四类HIV/AIDS预防重点人群的危险性性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立杰,路影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J];黑龙江教育;2002年06期

2 陈正桂,吴靖静;浅议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刘援朝;领悟放弃──心理健康的良药[J];青海科技;2002年01期

4 崔景贵;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三大问题[J];江苏高教;2004年04期

5 曾琴;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挑战及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6 姜凤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走出薄弱初中困境[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年13期

7 倪新燕;打工者如何保持心理健康[J];农家参谋;2004年07期

8 陈嵘,秦竹,雷玲,陈普,陆平,杨恩彬;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的实验研究[J];中医教育;2004年03期

9 郭洋;析心理健康教育的五“W”一“H”[J];克山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10 孙俊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怀宁;;制定心理健康的可操作标准突破青少年发展的心理瓶颈[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2 朱晓红;;改善列车乘务员心理健康的对策与措施[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3 汪向东;;地震后受灾群体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郑莉君;韩蔓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探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郑莉君;;维护心理健康迎接21世纪的到来[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苏娟;;论开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意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7 周福轩;罗晓燕;吴清华;;“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8 王婷;韩布新;;汶川震后老年灾民心理健康变化[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王雨吟;钱铭怡;姚萍;钟杰;易春丽;徐凯文;张智丰;陈红;王易平;;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建构的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饶丽君;;90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N];重庆日报;2004年

2 ;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志[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郭念锋;你的心理健康吗?[N];大众科技报;2000年

4 晓刘;老师,您的心理健康吗?[N];大众卫生报;2001年

5 湘雅二医院教授 张亚林 梁锋;心理健康新概念[N];大众卫生报;2002年

6 李庚;心理健康与天气搭界[N];广东科技报;2002年

7 ;心理健康 行为得当[N];贵州政协报;2002年

8 朱珍勇;怎样才算心理健康[N];检察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初卫华;切莫忽视心理健康[N];健康报;2000年

10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闫春梅;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吗?[N];健康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文s,

本文编号:1437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437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8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