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类型与学步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一项追踪研究
本文关键词: 学步儿 依恋 情绪调节策略 出处:《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考察学步儿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基本情况及依恋类型对学步儿情绪调节策略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陌生情境技术,对63名学步儿1岁和2岁时的依恋类型及情绪调节策略进行评估。结果:(1)整体上,在两个年龄点都表现为学步儿使用的客体调节策略最多,自我调节策略最少。(2)安全型依恋的学步儿自我调节策略使用的总次数边缘显著多于不安全型依恋的学步儿。(3)不同依恋类型的学步儿情绪调节策略在2年内的发展轨迹不同,其中安全型依恋的学步儿自我调节策略在母子分离及重聚情境中均显著增加;不安全型依恋的学步儿积极参与策略在重聚情境中显著增加。结论:重聚情境会激发2岁不安全型依恋的学步儿更多地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利于学步儿自我调节的发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use of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of toddlers and the influence of attachment typ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of toddlers. The attachment types and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of 63 toddlers at the age of 1 and 2 were evaluated. The number of times of self-regulation strategy used in safe attach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insecure attachment. (3)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of different attachment types had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hs in 2 years. The self-regulation strategy of safe attachm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situation of separation and reunion of mother and child.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strategy of insecure attachment toddle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realignment situation. Conclusion: the realignment situation can stimulate the 2-year-old unsecured attachment toddler to seek contact with his mother more often; A safe attachment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lf-regulation of toddlers.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994)资助
【分类号】:B8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媛;沈德立;白学军;;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4期
2 姜媛;白学军;沈德立;;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年06期
3 陈维举;杜柏玲;;体验后悔调节策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4 胥兴春;;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研究述评及其展望[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唐荷花;吕晓;;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01期
6 姜媛;白学军;沈德立;;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点[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7 赵谦;白春阳;;论我国动机调节策略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张敏;卢家楣;谭贤政;王力;;情绪调节策略对推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8年04期
9 张寓杰;罗峥;;个体特质、调节策略与消极情感恢复的关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4期
10 付祉云;佘双好;;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启示[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英武;方平;车宏生;;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李英武;方平;车宏生;;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姜媛;白学军;;情绪调节策略对情绪材料记忆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姜媛;沈德立;白学军;;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词汇、情绪图片记忆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英武;方平;;情绪、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晓东;;大学生动机调节策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梁敏杰;钟建安;;情绪调节策略对表情视觉搜索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晓彤;王大华;;老年人的情绪调节策略及其与夫妻依恋的关系[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9 张媛媛;;情绪表达规则对工作倦怠和情感承诺作用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尚金梅;;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乔云雁;情绪性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鲍立铣;上海刑警情绪及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冬梅;青少年心境动态发展特点及不同调节策略对其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才伟;负性情绪强度对初中生情绪调节策略偏好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琦;大学生动机信念、自我调节策略对学业成就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雯;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求职面试焦虑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年
4 钟佶利;老年人依恋和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D];西南大学;2016年
5 白智敏;大学生成人依恋和情绪调节策略对关系满意度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6 闵洋璐;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选择偏向[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秋风;负性情绪启动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8 吴倩倩;幼儿入园适应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周碧薇;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中性教育材料记忆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胡静;视障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依恋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25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525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