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情绪与留守青少年自伤: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的调节作用
本文选题:留守青少年 切入点:自伤 出处:《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考察家庭功能和情绪表达对消极情绪与留守青少年自伤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负性情感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情绪表达性量表对566名留守青少年和561名非留守青少年进行施测。结果:1留守青少年的自伤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留守青少年,自伤留守青少年的自伤水平显著高于自伤非留守青少年;2消极情绪与自伤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3情绪表达对消极情绪与自伤水平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结论:消极情绪与留守青少年自伤的关系受情绪表达的调节,良好的情绪表达能力能够明显地降低消极情绪对自伤的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family function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reg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emotion and self-injury of left-behind adolescents. Method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Self-injury questionnaire, negative emotion scale, Family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 scale were used.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scale was used to measure 566 left-behind adolescents and 561 non-left-behind adolescent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self-injury in the left-behind adolescents at 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left-behind adolescents. The level of self-injury of self-injured left-behind adolesc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elf-injured non-left-behind adolescen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egative emotion and the level of self-injury.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regulatory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emotion and self-injury level. Conclu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emotion and self-injury of left-behind adolescents is regulated by emotional expression. Good emotional expression abilit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n the role of self-injury.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190021)资助
【分类号】:B8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刘毅;;情绪表达冲突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2 彭志中;莫秀锋;;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研究方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王蓉;罗峥;;家庭情绪表达与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13期
4 徐涛;;儿童情绪表达规则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5 侯瑞鹤;俞国良;;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策略的使用[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6 俞国良;侯瑞鹤;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特点[J];心理学报;2006年01期
7 王丽娟;刘凤玲;;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9年03期
8 张月娇;王振宏;;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运用:发展及适应意义[J];心理研究;2010年02期
9 梁宗保;张光珍;陈会昌;张萍;;父母元情绪理念、情绪表达与儿童社会能力的关系[J];心理学报;2012年02期
10 陈丽;刘毅;;国外情绪表达冲突研究综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林以正;谢亦泰;李怡真;;情绪表达冲突者对情绪表情的注意力历程[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蓉;罗峥;;家庭情绪表达与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王玉娜;;情绪表达量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尚金梅;张大均;;情境的社会属性对大学生情绪表达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水;侯玉波;;思维方式、自我差异与个体的情绪表达[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罗晓路;侯瑞鹤;;学习不良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特点[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侯玉波;田园;;自我、思维方式与个体冲突情境中的情绪表达[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第二附属幼儿园 夏金红;幼儿情绪表达与识别[N];江苏教育报;2013年
2 漪然;请重视男孩的情绪表达[N];中国妇女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车文斌;舒缓压力 把情绪表达出来[N];成都日报;2008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吴琼;专家解析为何老人也“疯狂”[N];大众科技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欣峰;忍气吞声还是适当表达—情绪表达对社会性决策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磊;儿童情绪表达规则及其与家庭情绪表露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妮;9-11岁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艳芳;3-6岁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孟红霞;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瑞芳;6-10岁青海回族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曹向艳;小学生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策略运用及其动机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娜;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与运用的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尚金梅;情境的社会属性对大学生情绪表达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安春平;4-6岁农村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的发展特点及假装游戏对其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58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55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