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施动感研究的意向捆绑范式述评

发布时间:2018-03-25 21:36

  本文选题:施动感 切入点:意向捆绑 出处:《心理科学》2015年02期


【摘要】:施动感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意向捆绑即人的动作及动作的感觉结果两者的时间点主观上被感知为相互靠近的现象,为研究人类的施动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测量手段。本文综述意向捆绑的实验范式和认知机制,发现目前线索整合理论能最好的解释意向捆绑现象。意向捆绑的范式可以用于临床疾病和跨文化的研究。今后还应深入研究意向捆绑机制及意向捆绑与施动感的关系。
[Abstract]:Feeling of mo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elf consciousness. Intention binding is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human action and the feeling result of the action are subjectively perceived as being close to each other.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xperimental paradigm and cognitive mechanism of intention binding. 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theory of clue integration can best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intention binding. The paradigm of intention binding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diseases and cross-cultural research. The mechanism of intention bind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ntion binding and motility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31200760,31000456)的资助
【分类号】:B8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齐生;中德叙述语篇中的因果关系结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肖浩宇;张庆林;;因果关系的判断[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42期

3 梁超伦;张越川;;科学技术的多样性因果关系[J];天府新论;2007年05期

4 邓凯;冯国平;蒋云松;;创新的哲学思考[J];才智;2009年01期

5 李旭燕;;性向与因果关系:对性向解释的进一步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邓艳梅;;因果范畴的历史发展与马克思因果观的实践意义[J];科技资讯;2010年13期

7 于秀文;;谈因果关系及其运用[J];科学之友;2010年04期

8 廖明珠;;关于日语中因果关系的表达方式的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6期

9 郑凯;;因果关系:困境与迷途中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王松茂;略谈因果关系的连词[J];汉语学习;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简泽;;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刘凤英;;类别因果关系对基于类别的特征推理任务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魏刚;;试论溺爱式家庭与子女心理问题的关系[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肖祥云;;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5 胡月军;;再论假定因果关系的认定[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6 冷英;莫雷;;隐含因果关系对不同阅读者确定代词意义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简泽;;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8 李伟;张怀金;;颅脑外伤与精神障碍的因果关系鉴定研究[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五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第三十章 货币一产出的因果关系和影响关系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2卷)[C];2001年

10 李守斌;;血液透析与丙型肝炎因果关系鉴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素娟;“举证责任倒置”与“因果关系推定”[N];中国环境报;2002年

2 盛焕炜 朱 川;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因果关系探析[N];人民法院报;2003年

3 马栩生;因果关系推定研究[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付婕;浅析中介原因对因果关系的影响[N];法制日报;2006年

5 徐晓;刘波一案的“相当因果关系”[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6 镇江市京口区检察院 徐开宏;判断因果关系相当性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8年

7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检察院 李红雷 赵玮;玩忽职守因果关系认定时要把握三点[N];检察日报;2010年

8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 郭敬波;“因”与“果”的距离[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姚剑;哲学上与侵权法上因果关系之辨[N];经理日报;2005年

10 姚剑 何寿青;哲学上因果关系与侵权法上因果关系之辨[N];江苏法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洪涛;论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D];山东大学;2008年

2 丁小斌;特征间因果关系在归类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韩强;法律因果关系理论学说史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张雪莹;俄语中的因果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裘江南;汉语文本中突发事件因果关系抽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干红华;基于事件的因果关系可计算化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郭水霞;Granger因果关系的理论及其在系统生物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金洲;基于约束学习的观测数据因果关系发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陈雄飞;从归责与负责论共犯责任[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刘彦辉;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皎媚;侵权责任的因果关系探讨[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李彭;侵权行为法之因果关系问题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李兴杰;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朱文杰;侵权法上的相当因果关系说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钟鸣;论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张连华;试论刑法上因果关系的界定及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王永伟;严格因果关系的命运[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曹照洁;因果关系研究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薛晓丽;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张敏;探求罪案因果关系的逻辑方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64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664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b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