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人际自立特质对消极情绪刺激反应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9 00:16

  本文选题:人际自立 切入点:情绪调节 出处:《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人格与情绪的关系密切。外向性和神经质等情绪特质能够影响情绪刺激的反应。人际自立被认为涉及情绪倾向,因而也可能影响个体对情绪刺激的反应。 情绪调节是影响对情绪刺激反应过程的另一因素,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情绪反应的影响不同。本研究采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作为研究对象。虽然目前对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的实验研究,多采用诱导情绪调节法(即实验参与者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由主试决定),对自发性情绪调节的研究还较少(实验参与者自己决定使用何种情绪调节策略)。自发性情绪调节策略对情绪反应的影响与诱导性情绪调节策略类似。认知重评能够降低消极情绪的体验、对交感神经系统则没有影响;表达抑制对消极情绪体验的影响不大,但会增加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 而人格被认为是影响情绪调节的使用和发展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假设,人际自立特质可能影响自发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应用和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人际自立影响情绪反应变化的情绪调节中介模型。据我们所知,目前尚没有研究探讨人格、自发性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反应变化的研究。本研究提出(假设1),人际自立特质能够影响情绪反应变化,即人际自立特质能够影响对人际消极情绪事件的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上的变化。本研究进一步提出(假设2),人际自立特质能够通过自发性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影响情绪反应变化。 实验一采用想象诱导法诱发实验参加者的消极情绪,检验人际自立特质是否能够影响情绪体验的变化。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人际独立与人际开放与消极情绪消退量相关显著,表明人际独立和人际开放水平越高,消极情绪消退的越多。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人际独立和人际开放的交互作用显著,事后分析表明,低人际独立高人际开放的消极情绪消退量高于低人际独立低人际开放。 实验二采用诱导效果较佳的电影诱导法,检验人际自立特质能否影响情绪反应的生理变化,并探讨自发性认知重评与自发性表达抑制的中介作用。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人际独立、人际开放与消极情绪增加量负相关显著;人际独立与观看情绪影片时的手指脉搏血容振幅减少量负相关显著;人际灵活与观看情绪影片时手指温度降低量正相关显著;人际开放观看情绪影片时和休息阶段的HF-HRV增加量负相关显著;自发性表达抑制与观看情绪影片时手指温度降低量、休息阶段手指温度的增加量正相关,与观看影片时手指脉搏血容振幅减少量负相关。为检验自发性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首先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饱和模型。逐一删除不显著路径后,得到最终模型。结果表明,人际独立正向预测认知重评(p0.001)与表达抑制(p0.01)的使用;人际灵活负向预测手指温度唤起量(p0.05);表达抑制显著预测手指温度唤起量(p0.01)、手指脉搏血容振幅唤起量(p0.001)。采用bootstrap方法对简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人际独立通过表达抑制影响手指温度唤起量的间接效应显著;人际独立通过表达抑制影响手指脉搏血容振幅唤起量的间接效应显著。 实验结果支持两个假设。表明人际自立特质能够影响情绪反应;人际自立特质影响情绪反应变化的情绪调节中介模型获得支持。然而,结果未发现认知重评与情绪体验的关系;且表达抑制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关系与已有研究不符。文化差异可能是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之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倩;马青;宋艳;;大学生自立人格与焦虑的关系[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年04期

2 夏凌翔;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心理科学;2009年04期

3 李中权;王力;张厚粲;柳恒超;;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4 黄敏儿,郭德俊;原因调节与反应调节的情绪变化过程[J];心理学报;2002年04期

5 郑希付;不同情绪模式图片的和词语刺激启动的时间效应[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6 夏凌翔;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建构[J];心理学报;2008年05期

7 夏凌翔;万黎;宋艳;杨翼龙;;人际自立与抑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11年10期

8 王力;张厚粲;李中权;柳恒超;;成人依恋、情绪调节与主观幸福感:重新评价和表达抑制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07年03期

9 林天兴;夏凌翔;;大学生的自立人格与心身症状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2期

10 夏凌翔;李静;朱建容;;中学生的自立人格特质对考前焦虑的预测:特质焦虑的中介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2期



本文编号:1678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678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