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最后通牒博弈中的从众效应

发布时间:2018-03-30 21:43

  本文选题:从众效应 切入点:最后通牒博弈 出处:《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社会心理学家将从众定义为:改变自身的行为从而达到与他人保持一致的目的。根据个体对社会影响的态度,从众可分为信息型与规范型,信息型从众是个体为追求自身行为的正确性,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他人的行为或观点作为可利用于做出判断与决策的信息;规范型的从众行为则是为了获得社会赞许,与他人达成友好联盟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传统主流经济学经济人自利模型认为,人是自私自利的,一切行为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然而,经济人假设并不能很好的解释各类行为博弈实验。近年来,实验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超越经济人假设的社会偏好。社会偏好理论认为,人并非仅仅关心自己的利益,也会关心他人的利益。也就是说,除了自私自利行为之外,人们还存在社会偏好:公平偏好、利他偏好、互惠偏好以及差异厌恶偏好。社会偏好是经济学家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中的产物,这一理论试图解释超越理性人假设的各类经济行为现象。 本研究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的变式,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技术,探究从众现象的神经机制。传统的最后通牒博弈实验中,方案提出者会提出一个分配金钱的方案,被试的选择分为接受与拒绝。如果被试拒绝该分配方案,方案提出者与被试皆得不到任何金额;如果被试接受该分配方案,方案提出者与被试则会得到各自的金额。传统的博弈理论认为:从理性经济人角度出发,无论分配者如何分配数额,接收者都会接受方案。因为拒绝了方案就获得不到任何金额。然而大量行为实验表明:实际上,方案分配者倾向于提出接近5:5的分配方案,方案接收者则倾向于拒绝不公平的方案——分配给自己的份额低于总数的30%。研究者认为,当个体面对不公平的方案时,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将会导致其对方案分配者做出“惩罚”,既拒绝方案,剥夺分配者获得份额的权利,让对方得不到任何钱。最后通牒博弈范式可以有效的衡量个体的差异厌恶偏好(也称公平偏好)。本实验与传统的最后通牒博弈实验不同之处在于,在被试做出第一次选择后,电脑屏幕会呈现其他四名被试(实际上,这四名被试是事先安排好的假被试)的选择。呈现结束后,被试进入第二决策阶段。该阶段内,被试可选择更改或维持最初的选择。本研究假设一:公平偏好受从众效应的影响,在团体内其他成员做出与个体的社会偏好不相符的行为时,个体会倾向于改变自己的行为,达到保持与团体内其他成员一致的目的。本研究假设二,社会偏好中的从众效应属于规范型影响,fMRI数据显示:被试意识到自己的选择与团体大部分成员存在冲突时,规范范围及行为调整有关的脑区会被激活。 分析第一决策阶段的行为数据,其结果显示:方案类型与选择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事后分析发现,被试拒绝不公平方案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拒绝公平方案。选择类型的分析结果显示,被试更多的拒绝了不公平方案。此外,不一致条件中被试的改变率显著高于一致条件。不公平-拒绝-不一致条件中的改变率显著高于不公平-拒绝-一致条件。第一决策阶段中的脑成像结果显示,方案类型与选择类型的交互作用体现在以下脑区:双侧脑岛、内侧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楔前叶以及双侧顶下小叶。事后分析显示,当被试拒绝公平方案,接受非公平方案时,这些脑区会显著激活。社会影响过程中的脑成像结果显示:不一致条件激活双侧脑岛、双侧额中回、双侧顶下小叶、颞中回、楔前叶以及内侧前额叶皮质;相较于一致条件,不一致条件激活内侧前额叶皮质;相较于基线条件,一致条件激活双侧顶上小叶以及额上回。将不一致条件分为改变组与未改变组,比较发现:相较于未诱发从众行为的不一致信息,成功诱发从众行为的不一致信息激活了双侧顶下小叶、双侧额中回、脑岛、中脑以及内侧前额叶皮质。此外,被试在第一决策阶段中拒绝了不公平方案后,与他的选择相冲突的团体内其他四名被试的选择则会激活额中回脑区。 本研究为探究经济决策中的从众现象及其神经机制提供了证据,证明了从众现象不仅存在于社会行为中,也存在于经济行为中。并且,这一类从众行为的神经机制与违反社会规范及行为适应的神经机制十分相似。以往的研究表明,当团体内成员认为自己遭受不公平待遇时,其团体认同感会增强。这种强烈的团体认同感促使个体更易于接受团体内其他成员的观念,改变他们最初的选择,做出符合团体规范的行为。此外,我们认为,在公平方案一不一致团体选择的条件中,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的社会规范。一个社会规范是接受公平方案,另一个社会规范是保持与团体规范的一致性。相互矛盾的社会规范可能会致使公平方案—不一致团体选择中的从众效应减弱。而在不公平方案—不一致团体选择条件中,被试更易于从众,可能是因为其中一个社会规范——保持与团体规范的一致性更为直接与突出。
[Abstract]:Social psychologists are defined as : to change their behavior so as to achieve the aim of being consistent with others .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 s attitude towards social influence ,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information type and canonical form .
In recent years , experimental economists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preferences that transcend the hypothesis of economic man . In recent years , experimental economists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preferences that go beyond the hypothesis of economic man . In recent years , experimental economists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preferences that go beyond the hypothesis of economic man . In recent years , experimental economists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preferences that go beyond the hypothesis of economic man .

In this study , we us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technique to explore the neural mechanism of the phenomenon . In the experiment of the traditional game ,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scheme of distributing money , and the choice of the test is divided into acceptance and rejection . If the test refuses the allocation scheme , the scheme author and the tested neither can get any amount ;
Traditional game theory holds that when an individual faces an unfair scheme , the individual tends to change its behavior and to maintain the same purpose as other members of the group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otocol type and selection typ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rejecting fair scheme . The results of brain imaging in the first decision stage show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rotocol type and the selection typ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first decision stage . The results of the brain imaging in the first decision stage showed that the two - sided brain island , the bilateral frontal cortex , the inferior parietal lobule , the temporal gyrus , the wedge anterior leaflet and the medial frontal cortex were activated when the trial rejected the fair scheme and accepted the non - fair scheme .
The medial frontal cortex was activat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consistent condition and inconsistent condition .
In addition , in the first decision - making stage , after rejecting the unfair scheme , the other four subjects in the group conflicting with his choice would activate the frontal gyrus .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for exploring the phenomenon of conformity and its neurological mechanism in economic decision - making , which proves that the phenomenon not only exists in social behavior , but also exists in economic behavior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冲;赵玉民;;社会规范与高收入个人纳税遵从[J];财经研究;2013年12期

2 邱龙广;刘斌;;公平信息披露的公平理论探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03期

3 柳昀哲;张丹丹;罗跃嘉;;社会神经科学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年06期

4 陈叶烽;;最后通牒实验与人类的公平感[J];南方经济;2014年06期

5 张耀华;林珠梅;朱莉琪;;人类的利他性惩罚: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3年09期

6 庞红;阮小芳;;机构库建设过程中教师抵制心理研究[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3年03期

7 成程;陈利根;;程序公正、货币补偿与集中居住农民满意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年05期

8 谭焱良;;体育消费的互惠激励机理研究[J];求索;2014年02期

9 葛岩;秦裕林;姚君喜;陈侠;何俊涛;;母鸡的长相是否重要——艺术家不良品行信息传播对作品评价的影响[J];文艺研究;2013年09期

10 盛峰;徐菁;;神经营销:解密消费者的大脑[J];营销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钟雪爿;消费者在社交购物网站中的光顾及购买意愿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李一员;自然灾难改变儿童的利他行为[D];西南大学;2013年

3 李永涛;群体结构与群体决策[D];辽宁大学;2013年

4 白福宝;不公正感体验与公正感特质对风险水平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黄玉晶;非常规突发事件背景下恐惧情绪感染神经生理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程奇奇;情感、想象与行为:休谟的经济行为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燕玲;社会距离对利他惩罚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张世琴;大学生消费决策的独特性与从众性[D];浙江大学;2013年

3 马亚妮;学步儿共同注意对社会能力的预测—社会动机的视角[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4 陆婷;5~7岁儿童在团体博弈游戏中的决策及其与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赖华O,

本文编号:1687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687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9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