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真实自豪和自大自豪倾向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本文选题:高中生 切入点:自我同一性 出处:《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高中生处于青年期,这一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所以这一时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自豪作为一种正性的自我意识情绪,对青少年的自我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对高中生的自我同一性和自豪情绪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青少年自豪倾向量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对567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果:高中生的真实自豪显著高于自大自豪。高中阶段女生的真实自豪和自大自豪都显著高于男生。高三年级的真实自豪情绪显著高于高一和高二年级,高一和高二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自大自豪三个年级没有显著差异。高中生在意识领域、人际领域和总体领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其中同一性延缓状态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扩散状态和早闭状态,获得状态的个体最少。高中生某些领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高中生真实自豪与自我同一性获得和延缓存在显著相关。高中生自大自豪与自我同一性早闭存在显著相关。
[Abstract]: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in adolesc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task of this period is to establish a sense of identity and prevent the confusion of the same feeling.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self-identity in this period is related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eenagers and the formation of sound personality. Pride, as a positive self-conscious emotion,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elf-development of teenagers. Therefore, this study has carried on the correlation research to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identity and the proud emotion, and has probed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567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y adolescents' self-identity status questionnaire.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 real prid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rrogant pride. The real pride of girls in high schoo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ade one and grade two.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ades of hubris. The distribution of self-identity in the field of consciousness, interpersonal field and general field was uneven. Among them, the number of identity delay state is the most, followed by diffusion state and early closed state, There a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lf-identity in some area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 school students' real pride and self-identity acquisition and dela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identity and early closure.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郭金山,车文博;自我同一性与相关概念的辨析[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3 彭永东;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达成的途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吴婷婷;杨一平;;生涯发展辅导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5 马兰;张兴红;;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6 安秋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7 张建平;刘强;;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及其解除[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8 宫贤平;林向英;;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干预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12期
9 邢辉燕;王琳;张巧明;;毕业后女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赵晓红;;国内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薇;;自我同一性状态范式的模型述评[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树青;陈会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分离-个体化、人格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安秋玲;;青少年同伴认同与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石莹;;自我同一性——概念和理论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树青;陈会昌;张光珍;;大学生分离-个体化、人格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孙大强;李军素;郑日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感关联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陆敏;姚本先;姚本先;;研究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赵娟;;我国城乡文化差异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和发展的影响[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雁军;毕月花;罗桑平措;汪念念;;11-24岁藏族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英永青;从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浅谈大学生自杀现象[N];山西青年报;2013年
2 申菏亮:主任编辑 秋 实:副编审;制造神秘是恶意的谎骗[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王斐;青少年在疾风骤雨中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付友;老师批评错了咋办[N];吉林日报;2005年
5 胡晓明 张玲;什么是真正的人格成长?[N];文汇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勾金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2 何静;大学工科新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
3 陈曼;高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同伴依恋与自我同一性的特点及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力维;自我同一性对职业生涯决策过程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5年
5 刘县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及其与孤独感、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静静;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及其与心理弹性、班级环境的关系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7 胡敏洁;体育类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及同一性危机发展现状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8 张扬;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李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团体辅导及其对成就动机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10 田璐敏;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作用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96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696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