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概念的具身认知观

发布时间:2018-04-04 05:47

  本文选题:概念 切入点:体验 出处:《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针对传统认知科学中非模态符号观的若干局限、传统"概念"观中情境独立性、客观唯一性等质疑,具身认知思想认为概念、体验、情境通过概念的具身性可以得到整合。概念的情境性、模拟性和体验性共同阐释了概念的具身认知观;概念具有情境性,具有与情境黏合的体验性,并且通过模拟性加以实现。以特殊的方式,情境得以概念化,成为概念知识的一部分,并且通过主体的内省状态积淀为一种情绪体验。大脑模拟了知觉、动作、内省状态的激活,可以再演当时的实际体验,从而实现了可以脱离具体事物的依赖,使符号化的概念加工成为现实。概念在其结构与过程中都体现了体验性。身体始终在概念-体验-情境关系中具有重要角色和不可缺失的功能。
[Abstract]: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 non-modal symbol view in traditional cognitive science,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concept" is challenged by the independence of situation and objectivity and uniqueness, and the concept, experience and situation can be integrated through the concept of body cognition.The situational, simulative and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the concept jointly explain the concept's concept of physical cognition; the concept has situational, contextual and experiential adhesion, and is realized through simulation.In a special way, the situation is conceptualized as part of conceptual knowledge and accumulated as an emotional experience through the introspection of the subject.The brain simulates the activation of perception, movement and introspection, and can replay the actual experience at that time, thus realizing the independence of concrete things and making the concept of symbolization a reality.The concept embodies the experience in its structure and process.The body alway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ceptual-experiential-situational relationship.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19000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XLX001)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C-a/2011/01/23)
【分类号】:B84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瑞清;;现象意义与词汇习得[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期

2 路璐;田丰;戴国忠;王宏安;;融合触、听、视觉的多通道认知和交互模型[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4年04期

3 韩玉;刘景霞;;心智哲学观点下的指类句研究[J];海外英语;2014年07期

4 Qing-Lin Wu;Yu-Chen Chan;Joseph P.Lavallee;Hsueh-Chin Chen;Kuo-En Chang;Yao-Ting Sung;;Processing Chinese hand-radicals activates the medial frontal gyrus A functional MRI investigation[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3年20期

5 Catherine D.Ennis;;运动电子游戏对21世纪体育课程设置的意义(英文)[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3年03期

6 殷融;叶浩生;;语言与情境仿真理论:概念与展望[J];心理学探新;2013年04期

7 梁瑞清;;试论现象意义的多模态习得[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05期

8 王乾东;胡超;傅根跃;;心理学启动技术对心理干预的启发[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年02期

9 殷融;叶浩生;;多元表征假设:概念表征机制的新观点[J];心理科学;2014年02期

10 李惠娟;张积家;张瑞芯;;上下意象图式对羌族亲属词认知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庞杨;词汇同义关系在语境中的构建:词汇语用学视角[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锋盈;形—义联结的内隐学习及其隐喻性迁移[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永琴;心理模块观: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金泓;对命题性和表象性空间化时间表征的关系的检验[D];西南大学;2013年

2 栾子烟;道德温度:身体冷暖与青少年道德决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方霞;表情效价和竖直方位知觉的联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彭顺;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考察及其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高宁;具身研究中的额外变量控制:批判与实证[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6 彭丽丽;重量与重要性的具身认知及其反向作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昭昭;清洁自我对道德伪善的影响[D];湖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萧富强;当代智力及研究取向的新发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张爱卿;20世纪动机心理研究概观[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3 林依;刘慧娟;辛涛;;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必备能力的认知[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4 司继伟;学习理论研究的主要取向及其教学含义[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6期

5 何静;;具身认知的两种进路[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03期

6 连榕;生态心理学的情境观:学与教的新视角[J];东南学术;2004年S1期

7 王颜芳;;班图拉的认知观述评[J];心理学探新;1991年02期

8 柳海涛;;“第二代认知观”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9 蒋重清,李勇辉;情绪理论的社会—认知观浅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10 陈波;陈巍;丁峻;;具身认知观:认知科学研究的身体主题回归[J];心理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谢超;;三种学习观之人性观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勇;;论第二代认知科学与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分歧[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北京师大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 杨莉;如何帮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观?[N];农民日报;2010年

2 本版编辑 沈家煊 傅小兰 蔡曙山;揭开人类心智的奥秘[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苗云霞;科尔的文化语境认知观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2 魏佳;物体图片与对应中文名称隐含空间位置表征的差异[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雪梅;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年

4 史梦华;情绪、感受与认知[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08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708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a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