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司法与心理学的整合:一个初步的探讨
本文选题:少年司法 切入点:心理学 出处:《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07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心理学介入少年司法中的缘起和发展,并对心理学在我国少年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细致梳理。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学专业方法的有效性及法律性质存在争议;司法心理学工作者存在角色冲突及身份定位的困惑;司法实践部门对心理学有很强的需求但心理专家的参与程度不高等。为了促进心理学在少年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应该从学科建设、理念转变、方法革新、专业支持、立法确认等五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推进。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juvenile justice, and combs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y in the practice of juvenile justice in China.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which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validity and legal nature of the professional method of psychology are controversial, the role conflict and the confusion of identity orientation exist among the judicial psychology workers;The judicial practice department has a strong demand for psychology, but the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of psychological experts is not high.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y in the practice of juvenile justice, it should be perfected and promoted from five aspect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concept change, method innovation, professional support and legislative confirmation.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分类号】:B849;C913.5;D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丕;A.拉姆逊;;学校在调节少年犯罪行为中的重要性[J];心理学探新;1984年04期
2 方文龙;从“少年犯罪”想到的[J];新闻爱好者;2001年12期
3 陆伟芳;;19世纪英国少年犯罪惩罚观念的变迁[J];史学月刊;2012年04期
4 耿联;;澳大利亚心理学家谈少年犯罪问题[J];外国心理学;1982年01期
5 王汉平;;少年犯罪与少年法庭[J];对外大传播;1997年11期
6 胡磅;;究竟是谁蛊惑了他[J];东方剑;2006年07期
7 董平均;秦汉时期的“少年”犯罪与政府防范措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韩自力,温盛霖,陶炯,张晋碚,关念红;男性少年犯罪的个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02期
9 陈辉;;电影《告白》的几个主题的解读[J];电影文学;2011年14期
10 ;中国男人为何越来越柔弱?[J];芳草(经典阅读);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浩然;;网络游戏和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闫景晟;;论少年犯罪转向处分的标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周震欧;;台pc少年犯罪s练治黾癨 策[A];青少年违法及药物滥用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高千栻;;台pc少年事件哢理中廔向制度之探讨[A];青少年违法及药物滥用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周愫娴;;少年犯罪的空晸模式,
本文编号:1730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730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