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深度范式和随意编码范式下的网络虚拟自我参照效应研究
本文选题:网络虚拟自我 + 自我参照效应 ; 参考:《心理学探新》2017年01期
【摘要】:分别采用加工深度研究范式和随意编码研究范式,对不同网络卷入水平个体的网络虚拟自我参照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加工深度研究范式和随意编码研究范式下,被试都存在网络虚拟自我参照效应;在加工深度研究范式下,网络卷入的程度会影响网络虚拟自我参照效应。而在随意编码研究范式下,网络卷入的程度对网络虚拟自我参照效应无影响。因此网络虚拟自我在认知加工上具有和现实自我信息类似的优先性,进而证实网络虚拟自我的独特性。
[Abstract]:Using the processing depth research paradigm and random coding research paradig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twork virtual self-reference effect of 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network involvement lev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processing depth research paradigm and random coding research paradigm,All the subjects have virtual self-reference effect of network, and the degree of network involvement will affect the effect of virtual self-reference of network under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processing depth.However, under the random coding paradigm, the degree of network involvement has no effect on the virtual self-reference effect.Therefore, network virtual self has the same priority as real self information in cognitive processing, and then verifies the uniqueness of network virtual self.
【作者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系;南昌师范学院教育系;
【分类号】:B8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晓;李肖;贾磊;张庆林;;自我姓名加工的相对独特性:来自RSVP的证据[J];心理科学;2013年01期
2 杨红升;王芳;顾念君;黄希庭;;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优势:来自网名识别的证据[J];心理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莉;陈美荣;;加工深度范式和随意编码范式下的网络虚拟自我参照效应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7年01期
2 辛志勇;杜晓鹏;沙璐;;名字易识认性对被信任者的可信性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5年06期
3 周楚;王俭勤;周文佳;;错误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易化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4年05期
4 常文豪;;国内外视觉搜索研究现状的综述[J];中小学电教(下);2014年01期
5 杨红升;;自我信息加工优势中的熟悉性问题[J];心理科学;201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爱保;刘沛汝;史战;张鹏英;吴慧芬;李琼;;四岁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3期
2 周爱保;吴慧芬;史战;张鹏英;李琼;刘沛汝;;注意在随意编码自我参照效应中的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1年01期
3 张海钟;张鹏英;;一种特殊的自我参照效应:群体参照效应[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褚勇杰;刘电芝;;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的多视角研究进展[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张晶;鲍艳丹;;大学生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年01期
6 周爱保;李琼;史战;刘沛汝;张鹏英;吴慧芬;;群体参照效应的验证[J];心理学探新;2012年01期
7 张鹏英;张海钟;;社会认知视野的自我参照效应相对性哲学辨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2年03期
8 李红霞;张海钟;;社会身份突显性:从自我参照效应到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述评[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王瑶;;自我参照效应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31期
10 戚健俐,朱滢;中国大学生的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戚健俐;张剑;吴艳红;;中国大学生的文化与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李琼;周爱保;;群体参照效应的两极:少数效应和多数效应[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范鑫;杨丽珠;;癫痫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参照效应发生的对比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尹娣;丁冬苗;文梦雪;秦金亮;;亲子依恋对亲子参照效应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赵艳丽;谭淑平;张进国;宋崇升;崔界峰;范宏震;李东;李亚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参照效应受损的行为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史战;刘沛汝;周爱保;;先入为主的自我参照效应[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丁道群;高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的自我参照效应[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陈健芷;林超;;中国大学生偶发和外显编码方式中的自我参照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周丽;苏彦捷;;实际亲密度对恋人参照效应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隋洁;朱滢;韩世辉;;自我参照效应的神经机制[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慧芬;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母亲参照效应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左全顺;自我边界:一项基于母亲参照效应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碧涛;错误记忆的年龄差异及改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晓庆;有条件的自我参照效应[D];西南大学;2015年
5 侯海娇;中老年中国人的子女与母亲参照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王俭勤;错误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14年
7 高春晓;青少年自我和偶像参照效应发展特点的ERP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8 孙井春;自我参照效应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侯洁琼;不同任务类型下4-7岁儿童记忆群体参照效应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10 刘婷婷;自我参照效应范式下生态自我存在的检验[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51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751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