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不同应对倾向大学生在正负性情绪状态下的注意特点

发布时间:2018-04-16 01:11

  本文选题:注意力 + 情绪 ; 参考:《中国学校卫生》2017年11期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应对倾向大学生在正负性情绪状态下的注意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者引导个体改善应对倾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将湖北某师范大学86名被试分为积极应对倾向组(37名)与消极应对倾向组(49名),并将被试随机分为正负性情绪组,利用点探测范式获取其注意偏向。结果有效被试61名,积极应对倾向组被试在正性情绪状态下对正性图片的注意偏向得分(19.44±25.91)高于负性图片(2.26±25.27)(F=5.70,P0.05),消极应对倾向组被试在负性情绪状态下对正性图片的注意偏向得分(9.96±24.67)高于负性图片(7.88±25.12)(F=4.53,P0.05)。积极应对倾向组被试在正性情绪状态下对正性图片表现出显著注意偏向(19.44±25.91)(t=3.093,P0.01)和注意脱离困难(12.57±19.12)(t=2.71,P0.05);消极应对倾向组被试在负性情绪状态下对正性图片表现出显著注意脱离困难(12.93±17.33)(t=3.34,P0.01)。结论积极应对倾向个体在正性情绪状态下对正性刺激不仅存在注意偏向而且伴有深度的注意加工,消极应对倾向个体在负性情绪状态下对正性刺激比负性刺激注意更多且存在深度的注意加工。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tten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coping tendencies under positive and negative mood, and to provide a new way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lors to guide individuals to improve coping tendency.Methods A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divide 86 subjects of a normal University in Hubei into positive coping tendency group (37 cases) and negative coping tendency group (49 cases), and the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 group.The point detection paradigm is used to obtain the attention bias.Results 61 effective subjects,The score of attention bias to positive pictures in positive coping tendency group was 19.44 卤25.91),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egative image group (2.26 卤25.27). The attention bias score in negative coping tendency group was 9.96 卤24.67) higher than that in negative image group (7.88 卤25.12FN 4.53).Subjects in positive coping tendency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bias to positive pictures (19.44 卤25.91) and difficulty in disengaging from attention (12.57 卤19.12) and 2.71% (P 0.05) in positive emotional state, while those in negative coping tendency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to positive pictures in negative emotional state (12.93 卤17.33) and 3.34% (P 0.01)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positive coping tendency individuals have not only attention bias but also deep attention processing in positive emotional state.Negative coping tendency individuals pay more attention to positive stimuli than negative stimuli and have deep attention processing in negative emotional state.
【作者单位】: 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10513034)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光杰;奚耕思;;负性情绪的生物学基础[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年07期

2 万青;;负性情绪为何会损害容颜[J];心理世界;2005年12期

3 赵玉莲;不要为自己的负性情绪所控制[J];心理世界;2001年12期

4 刘丽;;浅析高等院校家庭贫困学生受助后负性情绪的形成和干预[J];文教资料;2013年10期

5 刘霞,陶沙;压力和应对策略在女性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5年05期

6 知秋;;要适时地保护我们的负性情绪[J];学习博览;2011年09期

7 苏明亮;;高中生负性情绪与转化策略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02期

8 赵慧敏,李金虹;大学生负性情绪的积极意义[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9 竺培梁;;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5期

10 袁加锦;龙泉杉;丁南翔;娄熠雪;刘莹莹;杨洁敏;;负性情绪调节的效率:中国文化背景下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的对比[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友国;;负性情绪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刘霞;陶沙;;不同类型的压力和应对策略在女性大学生负性情绪产生中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范如芬;余达淮;;贫困大学生负性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沈模卫;朱海燕;乔歆欣;;海洛因戒除者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特性[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邵阿末;刘晓虹;;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常见负性情绪原因问卷和常模的研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罗旭英;吕春梅;张建花;;手语操音乐疗法对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玉娟;郭孝军;梁晓;;单一被试实验在特殊儿童心理学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骆方;;职业选拔情境下被试作假的识别量表开发[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戴海崎;周骏;刘声涛;;认知诊断两大基础研究及其发展述评[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刘拓;曹亦薇;戴晓阳;;不拟合被试对项目参数估计的影响及对策[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长虹;远离负性情绪[N];健康报;2002年

2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硕士研究生 郑丽洁;害怕让人类更好的进化[N];北京科技报;2009年

3 铁军;善待病人负性情绪[N];吉林日报;2004年

4 柳恒超 上海行政学院人力资源测评研究中心;人类情绪可以是无意识的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远平;基于展开反应机制的计算机化自适应人格测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赵亮;客体操作场景中动作观察对客体可供性效应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高晓雷;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4 王丽君;错误后调整效应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探究[D];西南大学;2017年

5 刘成伟;面孔表情和面孔性别信息交互作用加工机制及发展特点[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璜;死亡提醒对吸烟者吸烟态度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卢光莉;公平启发式理论的系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闫京江;碰撞时间估计任务中不同线索的作用比较[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欢;类别学习中的文化差异[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声涛;几何类比推理测验用于认知诊断的可行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思情;注意负荷对负性情绪信息识别的注意瞬脱效应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范志光;医学生负性情绪来源问卷编制及其应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杨天亮;负性情绪材料的主动遗忘:来自fMRI研究的证据[D];西南大学;2016年

4 刘静;负性情绪表情对中学生的情绪感染[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夏雯;负性情绪对动作速度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7年

6 崔娟;线索提示和期待对负性情绪面孔及汉字语音加工的影响[D];武汉体育学院;2017年

7 王仕芬;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申苒;负性情绪表达情境对负性情绪表达规则选择倾向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5年

9 王琳;负性情绪注意偏向的性别差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陆颖之;不同负性情绪的效价易感性及其神经机制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756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756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f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