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社会资本、运动参与对青少年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1 06:27

  本文选题:中学生 + 社会资本 ; 参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摘要】:目的:对中学生的社会资本、运动参与及幸福感现状展开调查,并揭示其关联关系.方法:以四川成都市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利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并运用相关系数及多元分层复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1女生在同伴关系资本上得分优于男生,而在运动参与上的表现则相反;2初中生在家庭气氛、亲子关系、亲友互动、亲师关系、运动参与、代间隔阂及社团参与等变项上的得分优于高中生;3双亲家庭中的青少年在家庭气氛、手足互动、亲友互动、运动参与、同伴关系及师生关系变项的表现优于单亲及隔代教养家庭,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的社会资本及运动参与无关;4年级、家庭结构、家庭内社会资本、家庭外社会资本、学校社会资本及运动参与对中学生幸福感有显著预测力,表现为初中生的幸福感高于高中生,双亲家庭中孩子幸福感高于非双亲家庭,家庭气氛越好、亲子关系越好、亲友互动越多、运动参与越多、同伴关系越好、师生关系越好、社团参与越多者,其幸福感越高.结论:性别及家庭结构对青少年幸福感有一定影响,但其社会资本对幸福感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ocial capital,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well-be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Metho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were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means of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and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b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multivariate stratified complex regress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ore of female students in peer relationship capital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boys, while the performance in sports particip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contrary to tha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family atmospher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nteraction between relatives and friends, parent-teacher relationship, sports participation. The scores of intergenerational gap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family atmosphere, sibling interaction, family and friends interaction, sports participation, etc. Peer relationship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variables performed better than single-parent and intergenerational families,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the family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social capital and sports participation of adolescents in grade 4, family structure, social capital within the family, and social capital outside the family. School social capital and sports participation had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 well-be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hich showed that the happi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happiness of children in two-parent famili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two-parent families. The better the family atmosphere, the better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he more interaction between relatives and friends, the more sports participation, the better the peer relationship, the better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 mor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 higher their happiness. Conclusion: sex and family structure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on adolescent well-being, but their social capital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well-being.
【作者单位】: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英辉;各种运动强度分类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1年04期

2 林仁骥;俞敏良;;关于脉搏频率与运动强度[J];福建师范学院学报;1959年S1期

3 陈元武,黄元汛;浅谈运动强度的分类和表示方法[J];湖北体育科技;1997年03期

4 马华;怎样掌握运动强度[J];新体育;1997年12期

5 赵雪梅;运动强度对中年女性体质的影响[J];山东体育科技;2002年03期

6 张林凤;关于运动强度分级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1998年05期

7 彭国雄;三人网球[J];网球天地;2002年09期

8 翁礼华;;平衡比运动更重要[J];新理财;2007年07期

9 ;防治运动中暑[J];体育博览;2005年06期

10 陈黎黎;贾大鹏;;“轻体育”教学课堂运动强度范围的生理学评价[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红;郑劲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强度的个体化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2 刘洵;D.A.Brodie;P.E.Bundred;;心梗患者康复期运动心肌缺血的预测方法及适宜运动强度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刘洵;;相对运动强度与绝对运动强度对血清酶活性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常慧;娄淑杰;;运动强度对幼龄大鼠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崔蓉;贺蓓;赵鸣武;王玉柱;姚婉贞;马云;;我国优秀运动员肺功能改变及相关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李焕品;;第八届民族传统健身操运动强度的研究[A];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常翠青;;运动体验[A];第二届营养宣教技术培训班报告集[C];2011年

8 王松涛;王安利;王正珍;安楠;樊晨光;;61~65岁男子健身锻炼适宜运动强度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胡伟民;;健康老年人推拿功法易筋经不同方式锻炼的运动强度研究[A];第十三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高级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刘芹;柏开祥;程吟;陈健;;不同运动强度下人体能量消耗的计算及评价[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杨静宜;运动要适量 适度是关键[N];健康时报;2003年

2 谷马林;夏季运动七项注意[N];健康报;2007年

3 周强;不同年龄的人如何选择运动强度[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4 师青松;夏季运动六点注意[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5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严励;运动:适度即可[N];健康报;2009年

6 轶南;运动选择因病而定[N];保健时报;2005年

7 身体周刊记者 屠俊;沉湎于运动[N];东方早报;2014年

8 邵开琴;似是而非的运动误区(健身有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张宝慧 常翠青;运动与健康的距离[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郭军;运动与疲劳[N];中国体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姜梅英;中国山地户外运动风险防范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2 李红艳;户外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3 孙彬;运动感知计算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庆如;啦啦队运动的文化诠释及体育赛场啦啦队活动的组织运行模式[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5 樊丽霞;不同训练强度影响骨腱结合部损伤的机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山地户外运动生命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陆明艳;运动文胸的运动舒适性研究与设计[D];苏州大学;2015年

3 孙竹梅;DNA-PKcs/Gadd45β及GAP-43/Nogo-A在不同运动强度预处理脑缺血大鼠海马区的表达及意义[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杨中方;上海市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的现况调查[D];复旦大学;2014年

5 孙庆楠;运动能力增龄性变化敏感指标的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5年

6 侯红影;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对锻炼者体验效用影响的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5年

7 崔建飞;不同强度运动结合CLA对青春期肥胖大鼠不同组织RBP4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8 朱文强;不同运动强度对种公马性欲、精液品质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9 潘敬奎;人体运动识别与综合分析系统[D];东华大学;2016年

10 沈惠红;江苏省苏南高校啦啦队运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81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781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4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