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肯定对个体失败后焦虑情绪的缓冲作用
本文选题:自我肯定 + 自尊 ; 参考:《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3期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肯定对不同自尊个体失败后焦虑情绪的缓冲作用。方法:以216名大学生为对象,运用自尊量表筛选出12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诱导实验及情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①t检验中,无自我肯定条件下的被试焦虑缓冲量的平均值为4.74,自我肯定条件下被试焦虑缓冲量的平均值为8.66;②方差分析中,对于被试失败后的焦虑缓冲量,自尊、自我肯定主效应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分别为F(1,118)=63.36,P0.001,F(1,118)=11.59,P0.01,F(1,118)=4.59,P0.05。结论:自我肯定可以有效缓冲失败后被试的焦虑情绪,自我肯定与自尊对焦虑情绪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elf-affirmation on anxiety after failure of different self-esteem individuals. Methods: 216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nd 122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by using self-esteem scale.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induction experiment and situational experiment were used to study. Results in the 1 t test, the mean of anxiety buffer without self-affirmation was 4.74, and the average of anxiety buffer with self-affirmation was 8.66 / 2 in ANOVA. The main effect of self-affirma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were significant, which were 63.36P0.001P0.001, 11.59 (P0.01P0.01) and 4.59 (P0.0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elf-affirmation can effectively buffer the anxiety of the subjects after failure, and there is interaction between self-affirmation and self-esteem.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3B124) 河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2012-QN-130) 河南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12QN048) 2013年度河南科技大学教改课题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田录梅;张向葵;;高低自尊者不同记忆偏好的发生机制[J];心理科学;2010年06期
2 张向葵,田录梅;自尊对失败后抑郁、焦虑反应的缓冲效应[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3 石伟;刘杰;;自我肯定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4 洪冬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自我肯定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5 袁立新;张积家;陈曼;;幽默感对压力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6 高丽;张向葵;田录梅;;归因方式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状态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7 洪冬美;许芳;汤福球;;自助式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我肯定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8 孙仕秀;关影红;覃滟云;张露;范方;;青少年社会支持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1期
9 赵鑫;金戈;周仁来;;什么样人更善于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汲慧丽;;论抑郁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关系[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邹先云;冯维;;成败归因理论及其对学生成就动机培养的启示[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2006年05期
3 陈煦海;王晓刚;林晓敏;;幽默感和主观幸福感、抑郁的关系探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年01期
4 卢芳芳;邹佳佳;张进辅;;福清市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及一般儿童自尊感比较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年04期
5 杜蕾;;初中生社会支持、自我接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年10期
6 姜永志;白晓丽;;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心理和谐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程丽;秦楠;朱姝娟;晏春丽;王云;雷俊;;不孕症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和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年14期
8 许秀芬;马伟娜;曹亮;;自尊研究进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9 王仲星;王欣星;张涵;周伟;;信任、心理控制源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10 吴丽;欧阳文珍;;幽默感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丽;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丛晓波;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阳泽;自尊需要的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华春;中国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崇鹏;初中生焦虑与归因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文华;大学生良性压力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基于幽默感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高郑玉;归因诱导对不同焦虑水平中学生的自尊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爱芬;大学生的幽默风格及其与认知风格、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付建丽;高职生自我增强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宏彦;高中生自尊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邓小平;自尊双重两因素结构特性与功能的实验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8 曹华英;社交拒绝对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与调节效应[D];宁波大学;2011年
9 施燕;异质性高自尊在认知加工偏好和自我妨碍策略下的差异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宪斌;情绪状态对学习判断的影响及其机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增让;不同焦虑者的归因模式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玉丽;曹枫林;孔箴;董方虹;陈倩倩;刘佳佳;程培霞;;高三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7期
3 洪冬美;许芳;刘淳松;;大学生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4 王沛,舒阳花;情绪的实验诱发及其分类系统浅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5 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6 洪冬美;;大学生自我肯定状况的分析及对策[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崔丽娟;俞彬彬;黄敏红;;家庭关怀、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对流浪儿童的影响研究[J];心理研究;2010年03期
8 党彩萍;焦虑研究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龚艺华,黄希庭;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施向东;卢洁;梁惠宁;;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危险行为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秀芬;;同伴拒绝情境下大学生自尊补偿效应的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洪冬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自我肯定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3 潘友兰;赵毕华;;自我防卫机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学理论;2010年06期
4 洪冬美;许芳;汤福球;;自助式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我肯定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5 牛拴奇;学生自信心的培养[J];心理与健康;2002年09期
6 树人;;3~6岁儿童自我肯定心理的变化[J];父母必读;1995年04期
7 黄小忠;徐儿;徐芸;;大学生自我肯定团体心理辅导效果[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5期
8 史彩娥;自我设障倾向的形成与矫正[J];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9 石伟;刘杰;;自我肯定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10 良言;;对自我进行果敢训练[J];医学心理指导(校园心理);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秀芬;马伟娜;;智力测验成败情境下大学生内隐自尊补偿效应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高丽;张向葵;田录梅;;归因方式和自我肯定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焦虑情绪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春玲;佐斌;;内隐自我中心的概念、机制及研究方法[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熊红星;张t,
本文编号:1786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786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