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对潜在接纳线索选择性注意的作用:社交焦虑的调节效应
本文选题:放逐 + 选择性注意 ; 参考:《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年05期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交焦虑在放逐对潜在接纳线索(积极面孔)选择性注意作用中的调节效应。方法:将被试随机分配到放逐或控制组,使用网络掷球任务进行放逐/控制操纵后,使用改进版点探测任务测量其对积极面孔在定向和脱离过程中的注意偏向。结果:在对积极面孔的注意脱离上,社交焦虑对放逐操纵的调节效应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低社交焦虑被试遭遇放逐后从积极面孔脱离更慢,而高社交焦虑被试却脱离更快。结论:社交焦虑水平能够显著调节放逐后个体对积极面孔的注意脱离加工过程,对理解社交焦虑的起源与维持有重要启示。
[Abstract]: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adjustment effect of social anxiety on the selective attention to the potential acceptance clue (positive face). Methods: the subjec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exile or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network throwing task for exile / control manipulation, and using the improved point detection task to measure the orientation and disengagement of the positive faces. Attention bias in the process. Results: the effect of social anxiety on exile manipulation is significant in the attention disengagement of positive faces. The simple effec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ow social anxiety is disengaged more slowly from the positive face after the exile, and the high social anxiety is divorced from the faster.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social anxiety can be significantly adjusted after the exile. Individuals' attention to positive faces and disengagement from the processing proces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and maintenance of social anxiet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4BSH08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3YJA190009) 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积极心理学研究基金(京民基证字第0020344)
【分类号】:B84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芸;赵阿勐;;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辅导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2 张妍;吕培瑶;刘志强;赵凌燕;许芳;;小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1期
3 栗文敏;刘丽;;社交焦虑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4 刘芳;;大学生社交焦虑特征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7年05期
5 胡丽蓉;胡碧蓉;;城乡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孤独感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8期
6 曹晖;曹聘;孙淑晶;王鹏;王大伟;;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9期
7 曹晖;肖伟;曹聘;刘敏;;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曹晖;肖伟;;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研究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秦汇丰;卢莉;;高师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9年01期
10 王晓丹;何娇;陈旭;;社交焦虑威胁解释偏差研究述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倩;黄敏儿;时勘;;增强情绪意识是否可以干预社交焦虑?[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璇;黄敏儿;;元情绪评价指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乔昆;;甘肃农村小学生社交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贺立;;高中生孤独感、自尊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田学英;卢家楣;;大学生情感表达和个人评价与社交焦虑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小露;吴远;;音乐疗法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戈兆娇;;自我表露与社交焦虑的关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刘佩佩;毛富强;;医学生社交焦虑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徐学俊;李凡繁;;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和社交焦虑——希望和良好寝室关系的保护作用[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10 何青青;魏华;;大学生自我隐瞒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市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 李琼芝;你有社交焦虑症吗?(下)[N];丽水日报;2005年
2 莫扬;社交障碍也是病[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3 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峰;对心理问题不能“防卫过当”[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书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解释偏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荣刚;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曹羌琴;青少年依恋、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志荣;农村高中生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龙卿志;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高一社交焦虑学生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洪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应对方式调查与团体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春梅;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晓晓;认知行为改变策略对高中生社交焦虑的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刘静怡;社交焦虑个体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差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谭宇军;成人依恋风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昊洋;社交焦虑氋中生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04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80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