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留守初中生应对方式在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间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18-04-28 00:09

  本文选题:社会适应 + 精神卫生 ; 参考:《中国学校卫生》2014年10期


【摘要】:目的探讨留守初中生自我效能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中介效应,为研究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问题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SAS-SSS),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湖南省3所乡村中学共641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结果留守初中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问题解决、求助、退缩、发泄、幻想与社会适应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均存在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03,0.602,0.299,0.488,0.126,-0.102,P值均0.01),且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求助、退缩均能正向预测社会适应(P值均0.01)。留守初中生的问题解决和求助在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6.0%和7.1%。结论留守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和求助是影响社会适应的重要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adaptation of left-behi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coping style in order to provide psycholog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social adaptation of left-behi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641 left-behind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3 rural middle schools in Hunan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GSESSS, coping style scale and social adaptation scal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of data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Results the scores of self-efficacy and coping style of left-behi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0.5030.602 / 0.2980.126- 0.102P respectively, and self-efficacy, problem solving, self-efficacy, withdrawal, venting, fantasy and social adaptation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 = 0.503 / 0.602 / 0.4880.126- 0.102P), respectively. Help, withdrawal can positively predict the social adaptation P value of 0.01. Problem solving and help-seeking of left-behi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layed a part of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adaptation, and intermediary effect accounted for 36.0% and 7.1% of the total effect,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self-efficacy, problem-solving and help-seeking of left-behi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social adaptation.
【作者单位】: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项目(13GZYB40)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文;;论社会适应[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邓敏;陈旭;张雪峰;马瑞瑾;;留守初中生疏离感在应对方式与社会适应关系中的中介效应[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10期

3 王燕;张雷;;自我概念在父母情感关爱与儿童发展间的完全中介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4 黄希庭,余华,郑涌,杨家忠,王卫红;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5 陈建文,黄希庭;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6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7 卞冉;车宏生;阳辉;;项目组合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3期

8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年01期

9 江巧瑜;许能锋;曹建平;;大学生应对方式、社会适应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路径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年01期

10 安芹;李旭珊;;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与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敏;庄伟;曹晖;赵富才;;高职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我接纳、交往焦虑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陈爱如;;安徽省C市“农村教育移民”社会适应调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任怡;;省重点高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5期

4 魏晓波;;东乡族中学生个性、自我及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其关系[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吴新雷;刘海燕;;重点高中学生运动情绪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5期

6 李洁;甘怡群;周宇;;建筑设计师完美主义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戴群;姚家新;;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9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孟秀红;黄朝辉;孙莹;陶芳标;万宇辉;许韶君;;应对方式对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焦虑症状关联的中介效应[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2 刘丽;;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3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与人际能力、社会支持感知和自主性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4 胡保玲;云乐鑫;;网络顾客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顾客信任的中介作用[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郁;;一例关于留守儿童性格状况的实证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郭全根;;高校中青年教师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褚荣伟;;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沛;陈莉;;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9 曹煜波;张凯;;不同体育锻炼程度、锻炼类型对中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邱达明;;师范院校大学生身体锻炼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万益迁;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模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霞;管理者的职业弹性研究:结构及其前因后效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廷钫;知识员工自我管理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9 冯旭;服务创新过程中一线员工创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菲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费者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玲玲;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年晶;儿童忽视与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性的关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红梅;蒙汉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与小学生人格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晓溪;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经;毒品依赖者童年期虐待及相关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9 王燕;农村中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文化、语言、人格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4 张大均;江琦;;《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5 叶一舵;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研究的再认识[J];东南学术;2001年06期

6 杨秀清;;福清市初中留守孩应对方式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年04期

7 陈建文,王滔;关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结构与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8 黄希庭;郑涌;李宏翰;;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王滔;陈建文;;大学生心理素质三维结构模型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10 段玉香;阎平;;农村留守儿童应付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雪;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守锤;李其维;;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2 江巧瑜;许能锋;;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量表研制及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09期

3 李彩娜;邱莎莎;王文霞;;大学生自主性与社会适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4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风险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5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陆芳;陈国鹏;;青少年自主-联结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12年02期

7 邹泓;刘艳;李晓巍;张冲;;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刘晓筝;;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期心理分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9 劳中兴;班兰美;;高职生社会适应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广西教育;2014年15期

10 姚春荣,李梅娟;家庭环境与幼儿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晖;邹泓;张冲;许志星;;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明宝;;心理断乳与社会融入:毕业大学生的初始社会适应研究[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俊;邹泓;刘乔;;青少年情感自主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孙鹏;邹泓;;人格、问题解决能力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余益兵;邹泓;周晖;侯娟;;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其明;李彩娜;;纵向研究:中学新生的社会适应[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杨阿丽;方晓义;;父母冲突、儿童的认知评价和应对风格及其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范惠玲;;谈谈优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矫正[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9 王明粤;陈会昌;;11岁儿童在群体游戏中的资源竞争类型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杨颖;邹泓;余益兵;任磊;;青少年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及其对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袁浩龙;“心理防卫过度”不利健康[N];中国老年报;2003年

2 袁浩龙;心理·心理活动·心理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3 袁浩龙;调节幼儿情绪要“两步走”[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巧瑜;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量表的研制及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2 孙雪冰;小学生羞怯与自尊、社会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俊;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特点及其与依恋、自我调控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闫莉娜;大学生人格、缺陷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晓红;4-6岁留守儿童自我提升的特点以及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6 尚亚飞;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方式对认知加工偏向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1年

7 景英;中学生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8 曹华英;社交拒绝对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与调节效应[D];宁波大学;2011年

9 何亚玺;北京市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王艳芳;离异母亲自我表露特点及其与中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12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812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b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