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传统文化植根性研究
本文选题:大学生 + 素质教育 ; 参考:《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心理素质"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所创造的本土化概念之一。本文采取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征的理论模型,尝试从认知合理性、个性完整性、意志健全性、情绪协调性和适应良好性五个维度较全面地建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资源的分析框架,系统地梳理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与心理调适以及诊疗方法,有效增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解释力与适用性。
[Abstract]:Psychological quality is one of the local concepts in the research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structure and it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rationality of cognition, the integrity of personality, and the soundness of will. The five dimensions of emotion coordination and adaptability construct the analysis fram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optimizing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systematically comb the psychological thoughts,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in traditional culture. Strengthen the explanation and applicability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处;
【基金】:2013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题编号BJSZ2013ZD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大均,冯正直;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结构初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2 陈曼娜;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结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3 李炳全;论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及教育措施[J];青年研究;1996年09期
5 高丽;;试论中国古代儒道家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8年03期
6 彭鹏;;中国心文化与大学生心理疏导[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张静;;探析中国古代音乐养生思想[J];乐器;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艳萍;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心理思想的影响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米加德;杨爱华;;浅谈编辑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J];中国编辑;2010年05期
2 田守花;;关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3 张大均;论人的素质[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胡晓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2期
5 张广磊;;团体训练在提高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及原因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6 张大均;论人的心理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7 张大均,冯正直;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结构初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8 张大均;江琦;;《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9 郑希付;宫火良;;《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10 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信效度再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孟维杰;;基于心理学方法论扩展性探索的心理学理论创新[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进今日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习研究的启示[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时云;庄国波;王锐兰;;社会生态环境视角下的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阳毅;贺莉君;;企业员工复原力量表的初步编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莉;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姚军;奋斗论[D];苏州大学;2011年
3 周莹;不足与不公:铁路春运“一票难求”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张小山;齐美尔社会研究方法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徐红;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丽娜;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来自两个群体的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7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炳全;人性彰显和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复兴[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冯健飞;老舍叙事作品悲剧品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颖;理工科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倩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幼儿道德情感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3 邢宇;职业规划课程培训对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雷燕;中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金枝;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邓婉君;泰国高中学生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性和汉语成绩的关系[D];暨南大学;2011年
7 张书文;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玲玲;乡村私营企业主社会资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甲福;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及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燕平;论农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仁贵;;中医中音乐疗法作用与方法探讨[J];中医临床与保健;1991年03期
2 张文彦;先秦诸子文学的人格品位及其社会价值[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3 匡调元;论传统中国医学之特色[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邱丕相;王岗;;走进主流社会的中国太极拳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5 邢玉瑞,苗彦霞;中医体质概念的争鸣及其原因探析[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09期
6 杨谦;理想人格与成人之道——孔孟人格论再议[J];道德与文明;2004年04期
7 王丹芬,朱文锋;中医心理学思想的文化背景和现代意义[J];福建中医药;2003年01期
8 王丹芬,李振宇,朱文锋;人格模型的“大五”、“大七”、“大一”及对中医人格心理学思想的思考[J];福建中医药;2003年02期
9 陈子铨,,戴月笙,陈澈水;试探中医心理学的人格观[J];福建中医药;1995年06期
10 周萍,董彦皓;析中国传统心理治疗之特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滔;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摘之窗[J];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03期
2 黄乾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转向刍议[J];教书育人;2010年36期
3 许岱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4 曹春和;;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医;1993年Z1期
5 王集杰,王晓成;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9期
6 本刊编辑部;;创新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命题[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年11期
7 陈婧;;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实践之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7期
8 薛晓静;安云芳;;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9 李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研究[J];娄底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10 杨世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4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柏春;李伟达;何东;;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欧阳辉;;试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心理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刘梅;;论心理学形神观整体恒动思想[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柳恒超;;初中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缪榕楠;庄丽;;传统文化下的国人心理与心理咨询的本土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沈潘艳;;从传统节日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赖海雄;冯淑兰;;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贾晓明;肖文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张金彦;姚海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程康;于立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到底多少大学生有心理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枫溪区枫溪中学 蔡静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N];潮州日报;2008年
3 ;心理健康教育“瓶颈”在哪?[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徐浩渊 博士(美国);老师心理也需“减负”[N];健康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刘芬 科学顾问 心理学家 朱建军;性格软弱为何易生病[N];北京科技报;2005年
6 赵丽娜;青少年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成立[N];蚌埠日报;2006年
7 孙云晓;教育不能忽视人格培养[N];人民日报;2006年
8 秦志勇 王惠;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吕斌;引导孩子远离自虐[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童大焕;长子长女何以更出类拔萃[N];东方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玉花;中国传统人格思想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飞;传统父亲人格结构的现代转换及其价值[D];苏州大学;2009年
2 柴欣;天人和谐生命信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3 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教育体系构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汤耀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曲晓琳;音乐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6 罗桃兰;深圳市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刚;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8 隋立华;传统文化视野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艳;与成功相关的人格特征分析及其人格教育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朱晓辉;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24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82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