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功能与流动青少年认同整合的关系:希望与父母文化持守的作用
本文选题:流动青少年 + 家庭功能 ; 参考:《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年04期
【摘要】: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来自广东省三所民办中学的1345名流动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探查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对其认同整合的影响,以及希望和父母文化持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正向预测了认同整合。(2)希望在流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与其认同整合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功能既对认同整合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希望对认同整合产生间接影响;(3)流动青少年的父母文化持守调节了家庭功能与认同整合的关系。
[Abstract]:In this study, 1345 migrant adolescents from three private middle schools in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cluster sampling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family function on their identity integration. And the role that hope and parental culture play in 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family function of floating adolescents positively predicts the identity integration. 2) it is hoped that the family function of migrant adolescents may play a part of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the family function and the identity integration, and the family function has a direct impact on identity integr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function and identity integration is regulated by the parental culture persistence of mobile adolescent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
【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4SHB01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5A030310215) 深圳市基础研究(自由探索)科技计划项目(JCYJ20170307153032483)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psyklab2015001)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茜洋;冷露;陈红君;方晓义;舒曾;蔺秀云;;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年02期
2 王中会;蔺秀云;侯香凝;方晓义;;流动儿童城市适应及影响因素——过去20年的研究概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3 杨晓莉;闫红丽;刘力;;双文化认同整合与心理适应的关系:辩证性自我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5年06期
4 王明珠;邹泓;李晓巍;张文娟;王英芊;蒋索;;幼儿父母婚姻冲突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父母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03期
5 申继亮;刘霞;赵景欣;师保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01期
6 倪士光;李虹;;流动儿童认同整合测量及回忆性质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1期
7 倪士光;李虹;;流动儿童认同整合与歧视知觉的关系: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年01期
8 刘杨;陈舒洁;袁晓娇;方晓义;;父母身份认同促进行为、家庭环境与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07期
9 常淑敏;张文新;;人类积极发展的资源模型——积极青少年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和领域[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10 王继X;赵旭东;;McMaster模式家庭功能评价及家庭治疗[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蕊花;刘兰明;;职业教育中的创新心态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22期
2 李晓巍;杨青青;邹泓;;父母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反应方式与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年04期
3 李虹;杨瑞东;王希;倪士光;徐继红;;家庭功能与流动青少年认同整合的关系:希望与父母文化持守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年04期
4 熊无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英语学习的积极学业情绪研究——基于身份认同的视角[J];教育导刊;2017年07期
5 王晓慧;;基于性格优势的高职生积极发展策略探究[J];职教论坛;2017年17期
6 王中会;;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社会认同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7年06期
7 李虹;倪士光;;流动儿童认同整合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年06期
8 伏干;;社会认同对流动儿童学业求助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年03期
9 杜婷;;城市流动儿童成长困境的社会工作实践研究——以太原市X社区社工项目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7年14期
10 常淑敏;宋育珊;魏亦峰;;外部发展资源与青少年早期幸福感的关系:内部发展资源和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多重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7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成荣;;我国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2 张云运;骆方;陶沙;罗良;董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育投资对流动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5年01期
3 申继亮;刘霞;赵景欣;师保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01期
4 陈健;;流动儿童学习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桂林市力创小学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01期
5 陈艳红;程刚;关雨生;张大均;;大学生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自尊:主观社会地位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年06期
6 张莉;王乾宇;赵景欣;;养育者支持、逆境信念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2期
7 王中会;Gening Jin;蔺秀云;;流动儿童心理韧性对其抑郁、孤独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04期
8 王中会;徐玮沁;蔺秀云;;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与积极心理品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年04期
9 王芳;师保国;;歧视知觉、社会支持和自尊对流动儿童幸福感的动态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殷宏淼;吴念阳;;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差异的比较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2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自强,陈诗芳,俞国良;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功能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1期
2 俞国良,辛自强,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3 谭千保,钟毅平;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4 李彩娜;邹泓;;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胡芳;马迎华;程爱李;何雪平;罗晓东;;高安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4期
6 张娟;;高中生孤独感与家庭功能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年05期
7 陈攀;汤永隆;王大治;;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年03期
8 赵科;杨丽宏;胡发稳;;大理地区白族青少年家庭功能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11期
9 张静;张萍;;家庭功能与青少年自尊发展的相关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10 方晓义,徐洁,孙莉,张锦涛;家庭功能:理论、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锐;邹泓;;青少年家庭功能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李彩娜;邹泓;;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周利娜;张文新;纪林芹;;儿童攻击与母亲教养及家庭功能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张娟;张大均;;家庭功能对高中生孤独感影响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文霞;李彩娜;;青少年学业行为与家庭功能--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叶苑;邹泓;蒋索;向小平;;青少年家庭功能、自尊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申燕;;家庭功能对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袁彬;李彩娜;;青少年学习动机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胡芳;马迎华;赵海;庄丽丽;;亲子间家庭功能的知觉差异及其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第一届学校卫生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康丽;王凤龙;陈文秀;董会芹;;幼儿责任心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陈祥蕉 实习生 黄建凯;青少年的心理为何如此脆弱?[N];南方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凯悦;家庭功能与人际适应的关系: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自我调控的中介作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2 丁皇敬;高中生家庭功能、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3 李江玲;流动儿童友谊质量在家庭功能与孤独感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新建;农村自杀遗族的家庭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5 周津;高中生自我分化与家庭功能、自尊的关系研究[D];湖北大学;2014年
6 顾海艳;青少年家庭功能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费涛;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家庭功能、自我分化水平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馨;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其家庭功能、道德推脱水平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9 丁吉卓玛;家庭功能与3-6岁儿童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金琼;神经症、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特点及患者与父母间家庭功能的知觉差异[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48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948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