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型状态不确定独立否定句的加工机制:来自眼动实验的证据
本文选题:类别型状态不确定独立否定句 + 视觉-情境范式 ; 参考:《心理学报》2014年10期
【摘要】:探讨类别型状态不确定独立否定句(如"裙子不是蓝色的")的动态表征过程。实验1和实验2分别仅给被试提供"与事件备择选项一致的图片"(红色裙子)和"含有否定标签的与事件否定状态一致的图片"(含有否定标签的蓝色裙子);实验3同时提供以上两种选项。结果发现:3个实验中被试在早期均对"与事件否定状态一致的图片"注视概率更高,在晚期阶段,实验1仅对"与事件备择选项一致的图片"注视概率更高,实验2和实验3均仅对"含有否定标签的与事件否定状态一致的图片"注视概率更高,并且选择为事件的最终状态;实验4的评定结果表明,当被试有充裕时间完成任务时,37名评定者中有30名选择"与事件备择选项一致的图片"为事件的最终状态。4个实验的结果为锚激活与限制满足模型和抑制假设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ynamic process of categorical state uncertainty independent negatives (such as "skirt is not blue"). Experiment 1 and experiment 2 provided only "images consistent with event options" (red skirt) and "pictures with negative labels consistent with event negation" (blue skirt with negative label) (experiment 2); 3 provide both options abov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three experiments, the fixation probability of "images consistent with the negative state of events" was higher, while in the late stage, the fixation probability of "images with the same choice of event optio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stage. In experiments 2 and 3, the fixation probability of "images with negative labels consistent with the negative state of events" was higher and selected as the final state of events,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experiment 4 showed that, When the participants had sufficient time to complete the task, 30 of the 37 evaluators chose the "picture consistent with the event options" as the final state of the event. The results of the four experiments were anchor activation and restriction satisfaction model and suppressive hypothesis Further evidence was provided.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心理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201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号:NCET-10-0089)
【分类号】:B8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邱丽景;王穗苹;关心;;口语理解的视觉—情境范式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何先友;陈广耀;胡玲;;“否定”加工的心理语言学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何先友;林席明;李惠娟;陈广耀;杨惠;;“否定”加工研究的新进展: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高志华;鲁忠义;马红霞;;汉语简单否定陈述句理解的心理模拟过程[J];心理学报;2011年12期
5 陈广耀;吴m:仪;魏小平;周苗;何先友;莫雷;;状态不确定独立否定句的加工机制[J];心理学报;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琼;;基于工作过程分析的酒店英语“语境化”口语教学[J];华章;2009年10期
2 何先友;王靖;徐妍娜;李龙昭;杨惠;;前期情境对否定句加工进程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何先友;林席明;李惠娟;陈广耀;杨惠;;“否定”加工研究的新进展: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叶艳萍;;眼球跟踪技术在我国中英文研究中应用的现状与发展[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4年01期
5 周榕;张静宇;;汉语否定隐喻句在语篇理解中的心理表征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田晓明;江波;刘彦超;;我国近三年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2011—2013年“四大文摘”的文献计量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2期
7 王露;任桂琴;蒙雪;吕航;;听觉词汇识别中语音信息的作用及理论模型[J];社会心理科学;2014年10期
8 闫国利;巫金根;胡晏雯;白学军;;当前阅读的眼动研究范式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9 陈广耀;吴m:仪;魏小平;周苗;何先友;莫雷;;状态不确定独立否定句的加工机制[J];心理学报;2014年02期
10 赵雪汝;周苗;赖斯燕;杨惠;陈恺汐;何先友;;祈使句和反问句中双重否定的早期加工机制[J];心理科学;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燕浩;晚期熟练汉英双语学习者语法特征加工的神经特异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宫同喜;英汉语图形—背景语序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崔如霞;汉语无边界否定句理解的心理模拟过程[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党晓辉;否定加工过程自动化的可能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莫菲;视觉搜索中的语义关联效应[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4 杜萍;否定句类型对否定加工的影响以及否定的情绪效应[D];西南大学;2014年
5 郭放;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否定结构习得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何先友;陈广耀;胡玲;;“否定”加工的心理语言学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高志华;鲁忠义;;否定的心理学内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7期
3 张丽;李红;;类别验证任务中否定加工的ERP研究[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1年12期
4 张有军;语言认知的哲学观[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杨素兰,张彩凤;德英句子结构表达异同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6 张琦;英汉否定之比较[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7 王寅;认知语言学与两代认知科学[J];外语学刊;2002年01期
8 李莹;王瑞明;莫雷;;否定句理解中知觉仿真的动态过程[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9 高志华;鲁忠义;马红霞;;汉语简单否定陈述句理解的心理模拟过程[J];心理学报;2011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天;戴晓阳;;被试功能差异分析在心理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2 李海垒;张文新;于凤杰;;青少年受欺负与抑郁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1期
3 池丽萍;苏谦;;青少年依恋环境的情绪启动和注意恢复功能[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5期
4 李洪曾;吕月华;;设计教育实验方案问题(二)[J];教育科研情况交流;1984年03期
5 胡佩诚,陈冬梅;主试性别对男女被试疼痛表达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4期
6 彭芹芳;;该表扬孩子什么[J];大众心理学;2003年08期
7 袁登华,王重鸣;心理实验设计的程序化思路[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8 郭晓薇,贺荟中;对BSV模型的外延推论及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9 曲小军,施建农;评价和奖赏对场依存、场独立儿童语言创造力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6期
10 骆方;郝若平;刘红云;;职业选拔情景中被试作假的实验研究[J];晋阳学刊;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清芬;沃建中;陈浩莺;;记忆状态下中小学生脑波超慢涨落特点变化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牟炜民;;观察点、场景内在参照系与场景识别[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颂;;双因素理论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孟庆茂;;再认的指标及其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5 汪安圣;邱子磊;;解决问题过程中策略和知识结构的成份分析[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6 施媛媛;蔡华俭;;中国人还有仁爱吗?——人脸感知为我们提供了证据[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杨钦淋;张庆林;;态度对中国学生面部表情模仿行为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方颖;于长宇;陈艾睿;张明;;他人可视状态推断对注视追随的调控[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简小珠;;logistic模型的c,γ参数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查子秀;;3—6岁超常和常态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恒超 上海行政学院人力资源测评研究中心;人类情绪可以是无意识的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上海之通人事测评技术研究所 孙黎明;评价中心的评价形式(一)[N];组织人事报;2002年
3 王新珠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平面广告的认知与偏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毛伟宾 于睿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我们在用石器时代的大脑进行记忆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李纾 李跃然 苏寅 饶俪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怕浪费心理或阻碍信息共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刘爱萍 李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更糟糕的“心理痛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卫杰;先否定后表扬我们为何更高兴[N];北京科技报;2005年
8 袁博 陆建伟 黄亮 王益文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社会博弈决策中的“人情效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葛岩 上海交通大学认知与决策实验室;公平偏好:行为、心理与进化视角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杨昭宁 侯书伟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于面孔特质预测竞选结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光莉;公平启发式理论的系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京江;碰撞时间估计任务中不同线索的作用比较[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青春;“多少”概念判断标准的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声涛;几何类比推理测验用于认知诊断的可行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欢;类别学习中的文化差异[D];中南大学;2010年
6 邱琴;类比推理的转换机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君;莫扎特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蒋重清;5-7岁儿童和成人的情绪易感性:行为和脑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楠茶;心智游移和注意网络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朱会明;变化觉察任务下影响背景线索效应的因素[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细红;不同的数字表面形式的认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佳佳;感恩对独裁者游戏中公平行为的影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铖;非均衡“多人共决”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新珠;性别助长和注意力方向的调节作用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5 李小平;十文钱问题思维机制初探[D];西南大学;2006年
6 徐伟丹;自我人脸认知中结构信息的作用规律和特点以及与他人人脸认知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张琛;动态两难对策中竞合行为若干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贾秀芬;非计划购买过程中的调节匹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D];宁波大学;2011年
9 葛子森;来源记忆与定向遗忘的关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志静;不同清晰度下各类面孔信息对面孔识别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49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949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