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排除“每个人都优于平均水平”机制影响的自我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9 01:44

  本文选题:自我提升 + 每个人都优于平均水平 ; 参考:《心理科学》2014年01期


【摘要】:采用优于平均效应、自我服务归因偏向和内隐测验三种方法测量中国大学生的自我提升,并在前两种方法中考虑"每个人都优于平均水平"机制(everyone is better than average,EBTA),探讨中国人的自我提升动机及其表现形式。结果发现:自我提升中存在EBTA机制;排除EBTA机制后,优于平均效应和自我服务归因偏向依然存在;大学生存在内隐自我提升;内隐自我提升值与外显自我提升值显著正相关。
[Abstract]:Using three methods: better than average effect, self-service attribution bias and implicit test, the self-improvement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was measured. In the first two methods, the mechanism of "everyone is better than average" is considered, and the motivation of self-promotion and its forms of expression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BTA mechanism existed in self-improvement; after excluding EBTA mechanism, the superior average effect and self-service attribution bias still existed; college students had implicit self-improvement; implicit self-improvement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explicit self-improvement valu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中国兵器人才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ACA100004)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1103601&J1210048)的资助
【分类号】:B8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肖岑;桑标;张文新;;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2 滕飞;王登峰;周丽;;中国大学生的外显自我增强模式[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孙亚菲;刘翻;;自我提升研究概述[J];丽水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2 张冬梅;;大学生自我服务归因特点及其与危险行为的关系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10期

3 刘肖岑;桑标;窦东徽;;人际/非人际情境下青少年外显与内隐的自我提升[J];心理学报;2011年11期

4 刘肖岑;桑标;窦东徽;;自我提升的利与弊:理论、实证及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5 张艺;佐斌;张于;马俊华;;亲密关系认知中的积极偏向[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6 秦红芳;朴婷姬;;中日大学生气质性乐观与生活满意度:情绪和应对效能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7 韦嘉;张春雨;赵清清;张进辅;;二维自尊量表修订版在中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09期

8 孙璐;罗海燕;刘雅杰;;医学院校学生拖延行为与自尊水平相关分析[J];校园心理;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建丽;高职生自我增强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利霞;自我增强:外显与内隐的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晓丽;大学生积极幻想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张冬梅;大学生自我提升的特点及其对自我提升和危险行为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程丹;自我增强的跨文化普遍性:信息加工中的趋近—回避动机探讨[D];西南大学;2012年

6 张中菊;大学生积极幻想的结构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适应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彭鹏;如何使人的主观幸福感从音乐的审美心理中得到提升[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黎海燕;农村高年级小学生自我动机的发展及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翳菲;自我构念的启动效应及其对自我增强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10 岳艳明;中国人关系水平上的自我验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崔红,王登峰;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2 刘肖岑;王立花;朱新筱;;自我提升的含义与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正清;孔瑞婷;;大学生恋爱心理归因分析[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喻丰;郭永玉;;攻击者的注意偏向与归因偏向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3 喻丰;郭永玉;涂阳军;;触发性替代攻击:概念、范式与实验证据[J];心理研究;2011年02期

4 ;排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4年08期

5 尚德胜;浅议归因教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6 ;排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4年05期

7 杜林致;乐国安;;中国传统文化取向管理人员的成败归因风格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8年01期

8 王静姝;;大学生英语学习良性归因模式的探讨与建构[J];科技信息;2009年15期

9 刘永芳;对一种经典归因现象的新解释──“背景效应假设”[J];心理科学;1997年06期

10 张玮;佐斌;;“旁观者清”还是“旁观者不清”?——偏向知觉的非对称性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大伟;刘永芳;;归因理论在管理者决策中的应用[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2 朱晓菲;毕重增;;潜意识成就目标对个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高丽;自尊的归因偏向及其对状态焦虑情绪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姜晶;归因风格对组织公正感的影响及公正判断中的归因偏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邹庆宇;地域刻板印象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学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敌意归因偏向及童年创伤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5 俞海运;社会认知的刻板解释偏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梁添祥;广西第九届运动会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成败归因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少军;大学生对笔记本电脑产地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98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998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1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