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平亲社会行为大学生的孤独特质、共情和心理理论特点
本文选题:亲社会行为 + 孤独特质 ; 参考:《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水平亲社会行为大学生的孤独特质(AT)、共情及心理理论(To M)能力特点。【方法】招募372名大学生(男91人,女281人;年龄18~25岁),采用孤独症谱系商数量表中文版(AQ-C)和亲社会倾向量表(PTM)量化AT和亲社会行为水平;从PTM得分高得分低组中分别抽取24(男10)、25(男12)人组成高低水平亲社会行为组,进一步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与电脑版"看眼读心"测验(RMET)量化其共情及To M水平。【结果】PTM得分低组相较于得分高组的AQ-C总分(14.8±5.3 vs.13.8±5.3,P=0.031)、社会性(29.8±6.1 vs.27.6±6.0,P=0.001)得分更高。低水平亲社会组的IRI-C总分(46.5±9.9 vs 52.8±8.6,P=0.025)、观点采择得分(10.3±3.6 vs 12.1±2.4,P=0.049)均低于高水平亲社会组,RMET各指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亲社会行为较差的大学生AT水平更高,且认知共情能力也较差,尚未发现亲社会行为与ToM存在关联。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eliness, empathy and psychological theory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prosocial behavior at different levels. [methods] 372 college students (91 males and 281 females) were recruited. AQ-CQ scale and PTM scale were used to quantify AT and pro-social behavior, and 24 (10 / 25) (male 10 / 25 (male 12) were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with high and low PTM scores to form high and low level pro-social behavior group, respectively, with the age of 18 to 25 years ol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Autism pedigree Quotient scale (AQ-CQ) and the Prosocial tendency scale (PTM) were used to quantify AT and pro-social behavior level. Furthermore,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interpersonal response pointer scale (IRI-C) and the computer version of "read the mind" test were used to quantify its empathy and to M level.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AQ-C in the low score group was 14.8 卤5.3 vs.13.8 卤5.3 vs.13.8 卤0.031, and the social score was 29.8 卤6.1 vs.27.6 卤6.0 P0. 001). In the low level prosocial group, the total IRI-C score was 46.5 卤9.9 vs 52.8 卤8.6 P0.025, and the viewpoint selection score was 10.3 卤3.6 vs 12.1 卤2.4 P0. 049),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high level prosocial group. [conclusion] the AT level of the students with poor prosocial behavio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igh level prosocial group. The cognitive empathy ability is also poor, and there is no association between pro-social behavior and ToM.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3169)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芳;浅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起源及其发展的一致性和连续性[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1年02期
3 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4 李桂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姬兴涛,张智,任旭林;儿童亲社会行为新近研究述评及启示[J];云南电大学报;2002年03期
6 李玉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丧失的心理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年13期
7 寇_g,王磊;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8 吕哲委;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贾蕾;试析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赵章留,安桂玲;4~6年级儿童对自己和同伴亲社会行为的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郁;;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分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秀丽;;两难情境中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谦让行为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程峗;李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干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李宏利;张雷;;严厉型父母教养与同伴接受和亲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宋凤宁;;高中生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寇_g;;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张庆鹏;;建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测量维度的思路[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赵璇;周治金;;移情和道德感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娟;;师范生的亲社会行为及其与感戴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邬钟灵;纪林芹;张文新;;童年晚期儿童亲社会行为与母亲教养行为的关系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庆鹏 黎洁 寇_g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孙卉;家庭因素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宋平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共情的界定及其测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晓贤;儿童内疚情绪与初级情绪的发展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继波;时间定价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5 王雨晴;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理论推理:自动计算基础上的控制加工[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元;3-5岁儿童自我调节各成分与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婷;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0年
8 郑玉玮;人际互动中心理理论的认知神经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9 倪伟;儿童信念—愿望推理的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丁芳;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抑制控制的角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彤;虚拟社区中研究生亲社会行为的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金梅;不同虚拟内疚类型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选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蒋雪;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葛高飞;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族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程,
本文编号:20032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003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