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理想伴侣偏好的内隐—外显性差异研究
本文选题:理想伴侣 + 伴侣品质 ; 参考:《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年04期
【摘要】:为了探讨个体对于理想伴侣品质的内隐与外显偏好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本研究以14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伴侣品质偏好问卷以及内隐联想测验作为测量工具,结果发现:(1)个体对于伴侣品质具有内隐偏好,更倾向于将伴侣与积极的个人品质相联系;(2)个体对于理想伴侣品质的外显偏好与内隐偏好之间具有差异性,其中男性在9个伴侣品质的内隐-外显偏好上达到显著差异,女性在18个伴侣品质上达到显著差异。从对理想伴侣品质期待程度来说,女性对于理想伴侣品质追求更高于男性。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mplicit and explicit preference for ideal partner quality, 144 college stud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questionnaire of partner quality preference and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were used as a measurement too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dividuals have implicit preference for partner quality, and tend to associate their partner with positive personal qualities. (2)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explicit preference and implicit preference for ideal partner quality. Among them,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mplicit and explicit preference of 9 partners' qualiti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in 18 partners' quality. In terms of the degree of expectation for the ideal partner's quality, the female's pursuit of the ideal partner's qualit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哲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115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CEA150174) 教育部长江学者支持计划 安徽大学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引进工程
【分类号】:B8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西营;王晓丽;赵玉焕;徐青林;;内隐联想测验新变式述评:基于规范性分析框架[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2 张珂;张大均;;内隐联想测验研究进展述评[J];心理学探新;2009年04期
3 耿柳娜;周文君;;内隐联想测验法在留守儿童电视认知研究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4 侯珂,邹泓,张秋凌;内隐联想测验:信度、效度及原理[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5 许威;;内隐攻击性研究方法的新进展[J];青春岁月;2013年02期
6 郝洪达;王奰;;内隐联想测验与消费心理[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10期
7 贾凤芹;冯成志;;内隐联想测验“内隐性”的可控性研究[J];心理科学;2012年04期
8 何安明;刘华山;惠秋平;;大学生感恩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1期
9 张德香;郑伟汐;;内隐联想测验效应的另一种解释[J];科技信息;2012年11期
10 王争艳;汪斌;林青;;依恋表征的意识和无意识性初探[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苏姣;赵守盈;吕红云;臧运洪;;幸福感内隐联想测验测量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朱婷婷;;宽恕内隐联想测验的初步开发及信效度检验[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薛飞;褚勇杰;郝红艳;王丽;贾文萍;;研究生利他倾向的内隐联想测验[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林;;社会阶层的心理划分:以内隐联想测验为工具[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褚跃德;吴阳;张东;;体育院校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比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罗佳;张进辅;;内隐联想测验测自尊:属性词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周广亚;;内隐联想测验(IAT)存在的十个问题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朱婵媚;;不同攻击情境下内隐攻击性特征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范津津;夏勉;;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游戏身份认同研究综述[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姚叶勤;郑剑虹;;社会认同视角下的同性恋态度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婷婷;青少年早期宽恕:特质观干预与宽恕干预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丹丹;不同内隐公正世界信念个体的注意偏向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高旭辰;内隐联想测验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妮;羞怯的内隐联想测验及不同羞怯水平个体的面孔表情识别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汪斌;对大学生依恋表征意识和无意识一致性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唐海波;招聘情境中相貌偏向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孙云婷;大学生的内隐希望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肖莹;运动员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8 杨希;长春市高校大学生内隐与外显竞争态度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张珂;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内隐攻击性关系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38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038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