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南水北调中老年移民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03 12:19

  本文选题:中老年移民 + 干预 ; 参考:《现代预防医学》2016年06期


【摘要】:目的探索南水北调中老年移民群体的心理干预效果及其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应激、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将辉县、荥阳、宝丰3个安置地的35岁以上991名中老年移民进行为期2年的心理干预。实验组移民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以及个体及团体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建议精神科治疗3个层次的心理干预,对照组移民仅接受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心理咨询,干预前后均对2组移民使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心理测量。结果 (1)经过不同的干预处理后,2组移民心理的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10个因子得分及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的得分除积极情绪体验因子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Z=-1.587,P=0.112),生活事件、消极情绪体验、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因子以及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除在客观支持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t=-0.738,P=0.461),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以及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关联规则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移民的社会支持、心理社会应激以及心理健康有较强的关联性,并且较低的社会支持和较高的心理社会应激会对中老年移民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结论接受3层次心理干预等措施的实验组中老年移民心理状况好于对照组中老年移民。中老年移民的心理健康受社会心理应激、社会支持的影响较大。因此,调动移民的主观积极情绪,引导积极应对方式,提高主观社会支持感是增强中老年移民心理健康的关键举措。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sychological health, social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in the middle and old immigrant population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Methods 991 middle-aged and elderly immigrants aged 35 years or older in Huixian, Xingyang and Baofeng were selected 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for 2 years. The immigra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health talks, individual and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sychotherapy, and suggested three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psychiatric treatme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regular mental health lectures and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self-rating scale (SCL-90), psychological stress questionnaire (PSSG) and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were measured. Results (1) after different intervention, self-rating scale of mental health (SCL-90) showed somatization,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sensiti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epression and anxiety. The scores of 10 factors such as hostility and total scor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stress questionnaire (PSSG)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cept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factors (ZG-1. 587, P0. 112), life events, nega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s, negative coping.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sitive coping factors and total scores (P0.05),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cores of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except for objective support factors (t = -0.738P0. 461), but subjective suppor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utilization factor and total score of support (P0.05). (2) association rule model and neural network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cial support, psychosocial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immigrants had strong correlation. Lower social support and higher psycho-social stress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immigrants.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middle-aged immigra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mental health of middle-aged immigrants is influenced by social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Therefore, mobilizing the subjective positive emotion, guiding the positive coping style and enhancing the subjective sense of social support are the key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migrants.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州大学教育系;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基金】:河南省南水北调移民迁安科研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0020016)
【分类号】:B84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静水;“亚太地区的和平与人权:以移民裔群为重点”国际学术研讨会概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2 周兆呈;;新空间 新网络 新角色——博客对海外新移民与中国互动的影响[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7年04期

3 王东杰;;“乡神”的建构与重构: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J];历史研究;2008年02期

4 杨永忠;;方言与移民的互动关系[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代帆;;近三十年中国人移民菲律宾原因探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01期

6 廉松心;;清末民初中国鸭绿江流域的朝鲜移民社会[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2期

7 黄兆群;美国的日本移民及其民族文化[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8 张美珍;;论圣彼得堡中亚劳务移民的社会适应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5期

9 马平安;;近代东北移民问题透析[J];民族史研究;2001年00期

10 金颖;;论近代辽宁省地区水田农业的发展与朝鲜移民社会的形成[J];满族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耕田;王炜;王克福;陈晋胜;周垠;;三峡外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恢复状况调查报告[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2 杨荣斌;;银川生态移民和扶贫开发移民社会管理效益分析[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宋平;;中国新移民与跨国小社会实践[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4 孟朝晖;;浅议在移民工作中落实和谐发展理念的措施[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孟朝晖;;浅议在移民工作中落实和谐发展理念的措施[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水利分会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国福;;国际移民法的最新发展:兼论中国出入境管理法的改造和重塑[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丁宏;杨筑慧;苏发祥;张曦;阿布都热西提·基力力;敏俊卿;吴中平;李晓非;胡守勇;麻三山;李天翼;舒丽丽;丁桂芳;袁长庚;梁西宁;韩波;代启福;刘柳;赵富伟;吴洁;张婕;鄢莹;祁蓉;张海洋;贾仲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水电建设移民安置补偿补助体系研究报告(节选)[A];共识(2009春刊01)[C];2009年

8 曾少聪;王晓静;;美国亚裔族群的形成与发展[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杨云彦;程广帅;;迁移预期、社会支持与能力建设——基于丹江口库区待迁移民的调查分析[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10 刘冬顺;;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库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7年年会总结发言[A];水库经济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太平 通讯员 刘志平 线先富;心换心动真情 实打实解民难[N];常德日报;2007年

2 张锋 张德贵;为了移民的一切[N];重庆日报;2006年

3 ;嘉禾县多措并举推进移民后扶工作[N];郴州日报;2008年

4 [俄] y.ж.埃尔格什巴耶夫 孙立 编译;当代中亚国家向俄罗斯劳务移民动态分折[N];远东经贸导报;2008年

5 记者 颜春匀;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N];六盘水日报;2009年

6 敏俊卿;库区少数民族移民的文化困境[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记者 周少诚邋通讯员 谭剑波 闫鑫;重庆市万州区政协为移民后续发展献策[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叶松亭;澳移民学生远胜“土著”[N];文汇报;2010年

9 风笑天 本报记者 陈静 采访整理;“后三峡时代”要帮助移民完成三个适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蔡定平;以建设和谐平安库区为抓手 高效推进新阶段移民工作[N];黔西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田源;移民与国家安全[D];南开大学;2009年

2 翁定军;冲突的策略[D];上海大学;2005年

3 陈志强;欧盟移民政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素芳;贸易与移民[D];厦门大学;2008年

5 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6 张咏;认同与发展——一个边疆汉人移民社区的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刘有安;20世纪迁入宁夏的汉族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罗爱玲;国际移民的经济与政治影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9 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亮;南非的中国新移民[D];厦门大学;2009年

2 刘冬青;丹麦的华人新移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Delgermaa Magsarjav(德勒格尔玛);中俄蒙移民转型对三国关系影响比较研究与社会的参与——中俄蒙移民转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程;三峡库区后靠移民和外迁至山东省移民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卢祥;欧盟移民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程鹰;山区农村海外新移民与侨乡社会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向南;20世纪80-90年代香港对加拿大移民及其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8 徐杭;三峡外迁移民的关系网重构[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常瑜;中国新移民的基本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王亚玲;5.12地震后羌族移民的生计困境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93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093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7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