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刺激材料特征对孤独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
[Abstract]:The effect of facial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n facial emotion expression recognition in autistic children was investigated. 19 autistic children and 21 normal children participat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intensity and presentation speed of emotional expressions were manipulated to observe the correct rate and reaction time of recognizing different types of emotive expressions in childre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autistic children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normal children. The recognition of happy expression was faster than that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it was better for high-intensity and slow-moving faces. Compared with normal children, autistic children have some difficulty in emotion recognition and are affected by facial stimuli.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西藏中学;
【分类号】:B8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晶;林珠梅;朱莉琪;;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遗传基础与神经机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年10期
2 陈顺森;白学军;沈德立;闫国利;张灵聪;;7~10岁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对情绪面孔的觉察与加工[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5期
3 段蕾;莫书亮;;孤独症的认知障碍研究及其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4 王妍,罗跃嘉;大学生面孔表情材料的标准化及其评定[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严淑琼;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加工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继军;刘悦;赵骁骁;李家菊;;3~6岁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眼动实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年06期
2 邓欢;江琦;;标签发生在何时:情绪标签的ERP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年02期
3 肖帅萍;刘理阳;莫书亮;;面孔刺激材料特征对孤独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7年04期
4 孟景;沈林;;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的共情及其理论与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7年01期
5 毋嫘;林冰心;;高特质焦虑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机制探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年06期
6 胡笑羽;吴洁;李思莹;叶宝娟;沈璐;;高、低自尊个体对负性情绪注意偏向的眼动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6年06期
7 陈蓉;冯正直;刘阳娥;戴琴;;重复呈现悲伤情绪面孔对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6年33期
8 钟歆;陈旭;;动机变化视角下依恋回避者的安全依恋情感激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9 尚俊辰;江宏君;王成瑜;刘智慧;武莹;;最小条件下的情感化学习对面孔时间知觉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10 李甜甜;吕勇;;高低特质焦虑水平个体面部表情觉知阈限的测量[J];心理学探新;201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松柏;社会性发展迟滞大学生对面部表情的注意偏向、识别及其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洁;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面孔位置视觉预期[D];闽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白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面孔识别障碍的领域特异性与加工特定性[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郜亚会;场景复杂性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场景加工的影响[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刘理阳;面孔刺激材料特征对孤独症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吴静;录像示范法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社会互动行为的干预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蕾;RSVP范式下聋人与健听人视觉特征之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陈冰月;高功能孤独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9 赵晓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识别能力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10 汪巧玲;视线方向对自闭症儿童目光加工的影响[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顺森;白学军;张日f;;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症状、诊断与干预[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2 刘静;徐秀;;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发现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年23期
3 李咏梅;静进;邹小兵;金宇;五十岚一枝;;孤独症幼儿对面部情绪表情认知特征的初步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年01期
4 吴文婕;张莉;冯廷勇;李红;;热执行功能对儿童标准窗口任务测试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8年03期
5 兰岚;兰继军;李越;;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3期
6 王妍,罗跃嘉;大学生面孔表情材料的标准化及其评定[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7 白露,马慧,黄宇霞,罗跃嘉;中国情绪图片系统的编制——在46名中国大学生中的试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1期
8 王妍,罗跃嘉;面孔表情的ERP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9 彭小虎,罗跃嘉,魏景汉,王国锋;面孔内外特征对东西方面孔识别影响的ERP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晓风;人像辨认类型及辨认人像五官的眼动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俞海侠;耳聋与健听儿童、青少年情绪面部表情识别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兰婷,单友荷;孤独症的临床学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03期
2 万喜;孤僻儿童与孤独症儿童的差异[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年07期
3 马小凤;马娥;;孤独症成因的心理学研究进展[J];西北医学教育;2006年06期
4 钟璨;;首届“世界孤独症日”宣传活动在京举行[J];中国残疾人;2008年05期
5 苏会连;;帮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的阴影[J];心理世界;2005年12期
6 贾德刚;;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方法例谈[J];现代特殊教育;2005年Z1期
7 关威;;谈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许杨;袁茵;;人性化机器人与孤独症儿童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06期
9 杨明利;袁茵;;孤独症儿童中央统合功能特点研究述评[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10 袁丁;;孤独症儿童父母人格特征调查[J];四川精神卫生;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姚梅玲;潘凯;李正华;;206例孤独症儿童的发病因素分析[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孙彩霞;;步骤分解技术在轻度孤独症儿童计数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开宜萍;;向无语世界说“再见”——孤独症儿童早期语言康复的个案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4 徐晓翠;黄辛隐;;对孤独症儿童社会知觉能力发展相对正常的验证——教师情绪对孤独症儿童行为影响的个案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期干预:让孤独症儿童“回家”[N];中国妇女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李卫芹;“我的心痛你永远不懂”[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3 本报实习生 吴洁;四因素制约孤独症儿童康复[N];工人日报;2008年
4 本报通讯员 于振波;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之家[N];四平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周敏;无奈的孤独[N];大众科技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江瑜;星星的孩子[N];南京日报;2010年
7 见习记者 厉晓杭 海曙记者站 许玉芬 范崔燕;孤独症儿童回归社会路途漫漫[N];宁波日报;2012年
8 南香红;孤独的孤独症[N];南方周末;2004年
9 成新宁 钟燕;早期干预,,让孩子走出孤独[N];大众卫生报;2003年
10 杨六香;他们的世界如此寂寞[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闵园园;面部表情对孤独症儿童注视方向知觉和联合视觉注意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史茉莉;厦门市某特殊幼儿园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自理问题及对策[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梁良;孤独症儿童对限制性兴趣刺激的视觉注意:来自眼动实验的证据[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莹莹;孤独症儿童对消极情绪面孔识别的实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5 陈璐;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注意的眼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刘予博;任务呈现方式对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思想泡”技术的促进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祁梦;利培酮对孤独症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D];皖南医学院;2016年
8 曾华;孤独症儿童绘画能力特点及康复训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莫新竹;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之情绪理解能力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10 王雪霏;游戏疗法对孤独症倾向儿童康复训练干预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99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19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