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不同亚型社会退缩幼儿在四种故事情境中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与差异

发布时间:2018-09-13 09:52
【摘要】:采用《游戏观察量表》和《社会信息加工访谈—幼儿版》(中文版)对316名3-6岁城市幼儿进行测查,以探究不同亚型社会退缩幼儿(抑制行为组、安静退缩组、活跃退缩组)和对照组幼儿在社会信息加工各个阶段(编码、解释、反应生成、反应评价和行为表现)上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1)社会退缩幼儿的编码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不同亚型退缩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且这一特点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2)社会退缩幼儿的反应数量生成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不同亚型退缩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一特点体现在敌意拒绝故事和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3)在非敌意拒绝故事和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社会退缩幼儿的反应类型生成能力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依反应类型不同而呈现不同特征。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subtypes of social withdrawal children (behavior inhibition group, quiet withdrawal group), 316 urban children aged 3-6 year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Game observation scale and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terview (Chinese ver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active withdraw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all stages of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ding, interpretation, response generation, response evaluation and behavior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coding ability of children with social withdrawa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children,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subtypes of children with social withdrawal. (2) the number of responses of children with social withdrawa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subtypes of children with social withdrawal. (3) in the situations of non-hostile rejection stories and non-hostile provocative stori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sponse type generation ability of children with social withdrawal in the situations of non-hostile rejection stories and non-hostile provocative stories. And the difference is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reaction.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长春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长师大社科合字[2015第001号]) 奕阳教育研究院青年学者学术研究资助项目(SEIQXZ-2015-002)
【分类号】:B844.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超;孙文瑶;逄洁英;;儿童社会退缩的研究述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12期

2 董思飞;;我家宝贝太害羞——分析、应对儿童的社会退缩现象[J];大众心理学;2008年06期

3 万晶晶,周宗奎;社会退缩青少年的友谊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3期

4 邹先云;冯维;;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5 叶平枝;;儿童社会退缩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6 吴美玲;;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成因与干预浅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S1期

7 胡书兰;王晓莉;;儿童社会退缩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浅析[J];才智;2011年05期

8 居银;顾涛;;儿童社会退缩成因及干预研究综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02期

9 孙际铭;;幼儿社会退缩游戏矫正的多基线实验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0期

10 孙贺群;王小英;;社会退缩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叶平枝;;儿童社会退缩的病因学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叶平枝;冯晓霞;;幼儿社会退缩生态化游戏干预的准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左恩玲;张向葵;;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类型、影响因素与干预[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胡宓;小学生社会退缩相关因素及心理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王晶;社会退缩儿童干预的案例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佳;中学生的自卑心理对其社会退缩的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4 姜丽;不同类型社会退缩的适应功能发展及其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5 黄静;学龄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及同伴接纳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6 董冠伟;小学生对社会退缩的认识[D];鲁东大学;2015年

7 张丹如;4-5岁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与其自我知觉及亲子依恋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8 李九竹;母亲教养方式与5岁儿童的社会退缩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40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240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b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