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形态复杂词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发布时间:2018-10-11 11:18
【摘要】:该文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以词汇判断的实验范式探讨了维吾尔语形态复杂词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实验刺激材料设计了4个因素,分别为单语素词(没有带任何词缀)、单语素假词(真词中替换2个音构成)、屈折词(单语素名词后加格附加成分构成)、屈折假词(假词干真词缀的词)。实验材料的长度严格控制在平均词长为6个字母。脑电实验数据显示,屈折词和屈折假词在350~550ms时间窗口出现比较明显的N400效应。其中屈折假词的N400效应是被试加工假词时词汇搜索失败的标志,但屈折词的N400效应则反映了词汇通达时词干和词缀之间的交互作用。另外还发现单语素词、屈折词和屈折假词这三者的认知神经基础也不同。在大脑右半球屈折词引发的负波平均振幅比左半球要大。结果表明:母语为维吾尔语者的被试在加工维吾尔语屈折词时按其语素分解加工,但是加工维吾尔语单语素词时是整体加工及存储的。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ognitive neural mechanism of Uygur morphological complex word processing was investigated using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 as an experimental paradigm of lexical judgment. Four factors were designed to stimulate the material. They are monolingual words (without any affixes), single morpheme falsettes (replacing two syllable structures in true words), inflectional words (monolingual nouns with additional elements) and inflectional falsettes (false stem affixes). The length of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is strictly controlled at the average word length of 6 letters. EEG data showed that the inflection words and the inflection falsettes had a significant N400 effect in the 350~550ms time window. The N400 effect of inflectional false words is a sign of the failure of lexical search while the N400 effect of inflectional words reflec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exical stem and affix. In addition, the cognitive basis of monolingual words, inflectional words and inflectional false words are also found to be different. The average amplitude of negative waves in the right hemisphere i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left hemisphe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jects whose mother tongue is Uygur are processed according to their morpheme when processing Uygur inflectional words, but the Uygur monolingual words are processed and stored as a whol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计算语言学实验室;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420202,614330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15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青年项目(14YJC740104)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20161080056)
【分类号】:B8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三届全国语言认知神经与二语习得高层论坛第一号会议通知[J];外语研究;2012年06期

2 ;第三届全国语言认知神经与二语习得高层论坛第一号会议通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3 ;第三届全国语言认知神经与二语习得高层论坛会讯[J];外国语文;2012年06期

4 ;第三届全国语言认知神经与二语习得高层论坛第一号会议通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5 ;第三届全国语言认知神经与二语习得高层论坛第一号会议通知[J];外语研究;2013年01期

6 ;第三届全国语言认知神经与二语习得高层论坛会讯[J];英语研究;2013年01期

7 ;第三届全国语言认知神经与二语习得高层论坛第二号会议通知[J];外语教学;2013年03期

8 ;第三届全国语言认知神经与二语习得高层论坛第二号会议通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第三届全国语言认知神经与二语习得高层论坛在二外隆重开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10 ;第三届全国语言认知神经与二语习得高层论坛圆满闭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润雨;董光恒;;处世礼仪还是欺骗?中国人对“掩饰”理解的认知神经特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杜醒;董奇;;音乐与语言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范宁;彭聃龄;;汉字的情绪信息对阅读中语音加工的认知神经调节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刚;韩世辉;;对自我与亲密他人认知神经加工的性别差异[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益文;刘岩;姚志鹏;白云;陆祖宏;;心智认知神经机制的分析[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余快;徐展;;主动说谎与被动说谎在不同阶段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陈骐;;三维空间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康春燕;葛幼姿;郭桃梅;彭聃龄;;情绪词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多义性与情绪价的分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胡耿丹;金志成;;干扰子的激活、抑制及其加工时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严万森;李勇辉;隋南;;药物成瘾和行为成瘾人群认知神经特征比较研究[A];心理疾患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第三届心理健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伟健 吕林 孙炳海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认知神经研究范式下展望教师共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王礼军;从现象学视角解读“入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编译/杨孝文;昔日记忆如何重现[N];北京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钰;情绪影响决策过程与结果评价的认知神经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常欣;中国大学生英语句子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鹏;社会责任感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何飞;基于Kahneman前景理论的风险规避与风险寻求决策的脑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5 丁晓攀;欺骗行为的发展及其社会认知神经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虹升;阈下抑郁个体主动遗忘能力的认知神经机制探索[D];西南大学;2015年

2 刘雷;状态性与特质性延迟折扣的认知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2年

3 洪慧;人际互动的认知神经机制: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飞;负性反馈对决策信心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2年

5 贾世伟;人脑对反馈刺激加工的认知神经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徐艳娇;意图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梁静;理解自己和朋友信念的认知神经机制:行为和ERP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康冠兰;奖赏预期影响面孔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9 高艳霞;儿童抑制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晨;金钱启动对自尊影响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来自ERP的证据[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63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263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e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