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幼儿父母陪伴自尊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11-11 09:03
【摘要】:目的探讨5~6岁幼儿父母陪伴与幼儿自尊、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为保障幼儿心理和人格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父母陪伴状况调查问卷、儿童自尊教师评定问卷、幼儿亲社会行为教师评定问卷,对439名幼儿的父母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亲组在陪伴总分以及学习、娱乐、养育、情感4个陪伴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母亲组(t值分别为-20.11,-27.37,-3.30,-7.10,-5.51,P值均0.01)。父母陪伴与自尊、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父亲:r值分别为0.447,0.400,P值均0.01;母亲:r值分别为0.387,0.326,P值均0.01)。幼儿自尊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r=0.75,P0.01)。自尊在父亲陪伴与幼儿亲社会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母亲陪伴与幼儿亲社会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父亲陪伴与母亲陪伴存在差异,自尊在父母陪伴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companionship and self-esteem and prosocial behavior of children aged 5 to 6 years old,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nsur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sychology and personality. Methods A total of 439 children's parents and teach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questionnaire of parents' accompanying status, the teacher's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of children's self-esteem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preschool teachers' pro-social behavior. Results in the father group, the scores of the total score and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tudy, entertainment, parenting and emo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mother group (t = -20.11-27.37) -3.30ng-7.10ng-5.51, respectively. P = 0.01).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arental companionship and self-esteem and pro-social behavior (father: r = 0.4470.400, P = 0.01, mother: r, P = 0.387, P = 0.326P, 0.01).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elf-esteem and prosocial behavior (r = 0.75, P 0.01). Self-esteem plays a part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father's companionship and child's prosocial behavior, and completely mediates between mother's company and child's pro-social behavior. Conclus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paternal companionship and maternal companionship. Self-esteem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parental companionship and pro-social behavior.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与咨询中心;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婧;许志星;邹泓;;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人格类型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6期

2 蒲少华;戴晓阳;卢宁;;父亲在位与大学生人格特点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3期

3 张文娟;邹泓;梁钰苓;;青少年父母支持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2期

4 李丹黎;张卫;李董平;王艳辉;;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早期攻击和社会退缩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2期

5 温岚;刘自强;黎建斌;;父母教养方式对应对方式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3期

6 琚晓燕;刘宣文;方晓义;;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2期

7 丁芳;郭勇;;儿童心理理论、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3期

8 王玉花;;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0年02期

9 王晓芬;;国外幼儿混龄教育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高树昱;李庆功;;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趋势[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晏妮;于尧;;在美国样本中母亲抑郁症状与儿童退缩的关系:教养行为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年01期

2 卓然;;父母控制的知觉差异与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J];长春大学学报;2016年12期

3 程琪;赵欢欢;郭德轩;许燕;克燕南;张和云;;家庭教养对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影响: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6年12期

4 吴国来;王敏迪;韩萍;胡慧云;张梦楠;王长荣;李娇花;李海英;;中学生父亲在位量表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年06期

5 赖雪芬;;广东省梅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医学与社会;2016年12期

6 夏敏;梁宗保;;父母的心理与行为控制在儿童社会适应中的作用[J];心理研究;2016年06期

7 安心;贾思蕾;;人格视域中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和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年06期

8 惠卫华;;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理念之中国践行[J];科技经济导刊;2016年33期

9 卓然;刘幸娟;;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流动儿童社会融合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10 陈万芬;张大均;潘彦谷;程刚;刘广增;;青少年父母依恋与抑郁的研究: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Ⅲ:简式版的制定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3 张文娟;邹泓;李晓巍;;青少年的父母监控状况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3期

4 蒲少华;李臣;卢宁;王孟成;;国外“父亲在位”理论研究新进展及启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杨海燕;蔡太生;何影;;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与高中生行为问题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6 刘艳;邹泓;;中学生的情绪智力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李小青;邹泓;刘艳;杨颖;;中学生同伴依恋的特点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社会交往目标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3期

8 陈丽君;程利国;钟佑洁;;中学生家庭朋友依恋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5期

9 李霓霓;张卫;李董平;麦玉娇;王晶晶;邢文利;;青少年的依恋、情绪智力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2期

10 李彩娜;周伟;;大学生社会适应与五因素人格间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1年02期

2 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3 李桂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姬兴涛,张智,任旭林;儿童亲社会行为新近研究述评及启示[J];云南电大学报;2002年03期

5 李玉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丧失的心理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年13期

6 寇_g,王磊;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7 吕哲委;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胡金生,杨丽珠;当前日本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动向[J];心理学探新;2004年04期

9 贾蕾;试析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赵章留,安桂玲;4~6年级儿童对自己和同伴亲社会行为的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郁;;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分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秀丽;;两难情境中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谦让行为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寇_g;;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程峗;李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干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寇_g;;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宏利;张雷;;严厉型父母教养与同伴接受和亲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宋凤宁;;高中生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寇_g;;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张庆鹏;;建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测量维度的思路[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赵璇;周治金;;移情和道德感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张庆鹏 黎洁 寇_g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孙卉;家庭因素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陈军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N];汕尾日报;2014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杜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进入慈善榜做秀又何妨[N];北京科技报;2005年

5 李荔;李纾:弱者更合作[N];北京科技报;2010年

6 北京师范大学 刘国芳 中央财经大学 辛自强;经济人信念破坏信任[N];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宋平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共情的界定及其测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晓贤;儿童内疚情绪与初级情绪的发展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继波;时间定价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彤;虚拟社区中研究生亲社会行为的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金梅;不同虚拟内疚类型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选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蒋雪;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葛高飞;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族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程,

本文编号:2324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324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0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