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自我旋转面孔识别的ERPs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1 23:29
【摘要】: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平面旋转角度对自我面孔识别影响的时间进程。实验采用面孔异同匹配范式(same-different judgment),首先呈现一张正立的自我或他人内特征的探测面孔,然后再呈现一张旋转至某个角度(0°、90°、180°)的自我或他人的目标面孔,要求被试判断两张面孔是否属于同一个人,并记录其判断的反应时和ERP成分。实验发现,在N170(180~240 ms)和N2(240~300 ms)成分上,旋转至90°、180°的面孔刺激比正立条件下的面孔刺激分别在枕颞叶和额区诱发了更大的平均波幅。在LPP(400~500 ms)成分上,对于自我面孔,正立条件、旋转至90°、旋转至180°所诱发的波幅差异显著。而对于他人面孔,3个角度所诱发的波幅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面孔识别早期阶段是自动化的结构编码,旋转角度增加了面孔结构编码的难度;在面孔识别晚期阶段,大脑对面孔的特异性信息进行精细加工,自我面孔会占用个体有限认知资源进行下一步精细的心理旋转加工,因此平面旋转角度会调节晚期个体对自我面孔的加工过程,并且其影响时间约为100 ms。
[Abstract]:In this stud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ime course of the effect of plane rotation angle on self-face recognition. The experiment used the fac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matching paradigm (same-different judgment), which first presented a positive self or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others, then presented a self or target face rotated to a certain angle (0 掳, 90 掳, 180 掳). Subjects were ask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two faces belonged to the same person and to record the reaction time and ERP component of their judgment. It was found that on the composition of N170 (180 ~ 240 ms) and N2 (240 ~ 300 ms), the face stimulation with rotation to 90 掳and 180 掳induced a larger average amplitude than that at the occipito-temporal lobe and frontal region, respectively. In the LPP (400-500 ms) component, the amplitude induced by rotation to 90 掳and rotation to 180 掳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self-faces. For other fac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mplitudes induced by the three ang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early stage of face recognition, the structure coding is automatic, and the rotation angle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face structure coding. In the late stage of face recognition, the brain processes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of the face, and the self-face takes up the individual's limited cognitive resources to perform the next fine mental rotation. Therefore, the plane rotation angle regulates the processing of self-faces in late individuals, and its influence time is about 100 m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11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50088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1900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M561086)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JJ2101)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LMH2014K04)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15B152)资助
【分类号】:B8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小虎,罗跃嘉,魏景汉,王国锋;面孔识别的认知模型与电生理学证据[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2 李清;王晓辰;;关于“面孔识别”的模块性的理论探讨[J];心理研究;2008年04期

3 赵瑞芳;胡溥;;面孔识别中跨种族效应的形成及对策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17期

4 隋雪;李平平;张晓利;;熟悉面孔与陌生面孔识别的差异[J];心理科学;2012年06期

5 杨红升;自我面孔识别的独特性[J];心理科学;2005年06期

6 李琰琰;钱秀莹;;面孔识别真的具有特殊性吗?[J];人类工效学;2006年02期

7 杨红升;黄希庭;;面孔识别异族效应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8 周国梅;张璐然;曾伟贤;;面孔识别的本族效应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9 刘凌;杨丽珠;;自我面孔识别的研究进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刘华孝;周国梅;;面孔识别的整体/分析加工研究范式[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建苓;陈旭;;自我面孔识别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赵荣华;王争艳;;婴儿面孔识别的发展及其机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宋江宁;王韵琦;张力;;自我面孔识别中的视野优势[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李怡娜;兰继军;;面孔识别的种族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屈塬;;自我面孔识别的脑功能偏侧化[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晶晶;;维吾尔族大学生面孔识别异族效应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一;韩世辉;;人身威胁对内隐自我面孔识别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昱;高湘萍;;双胞胎自我面孔识别:个案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贾z严,

本文编号:2373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373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a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