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四川南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自尊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12-13 18:59
【摘要】:目的探讨四川省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自尊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性别中的差异,为制定心理健康干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南部浚中县2所农村中学的初一和高一年级26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自尊量表(SES)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生心理健康量表得分为(2.08±0.68)分,低于女生的(2.17±0.64)分;而心理弹性及自尊得分(56.65±18.13,28.51±4.61)高于女生(51.73±17.13,27.87±4.46)(P值均0.05)。结构方程结果显示,心理弹性与自尊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标准化效应分别为-0.094(95%CI=-0.147~-0.017)和-0.360(95%CI=-0.405~-0.309);心理弹性是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间变量,中介效应值为-0.052(95%CI=-0.084~0.016),占总效应的12.6%。结构方程模型群组分析结果显示,男女生的比较参数均≤0.005,且路径系数间差异临界比值绝对值均小于1.96。结论四川省农村中学生心理弹性、自尊均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保护作用,自尊可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resilience, self-esteem and gender differences among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plan. Methods based on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262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2 rural middle schools in Junzhong county, southern Sichuan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 mental health scale (MMHI-60) and the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scal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mental health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D-RISC), self-esteem scale (SE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score of mental health scale for boys was (2.08 卤0.68), lower than that for girls (2.17 卤0.64). The scores of mental resilience and self-esteem (56.65 卤18.13, 28.51 卤4.6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irls (51.73 卤17.13 卤27.87 卤4.46) (P). The result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showed that resilience and self-esteem directly affected mental health, and the standardized effects were-0.094 (95%CI=-0.147~-0.017) and-0.360 (95%CI=-0.405~-0.309), respectively. Resilience is the intermediate variab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mental health. The intermediate effect is-0.052 (95%CI=-0.084~0.016), accounting for 12. 6% of the total effect. The result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group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omparative parameters of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are less than 0.005, and the absolute value of critical ratio of difference between path coefficients is less than 1.96.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and self-esteem of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Sichuan province have direct protective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Self-esteem can indirectly affect mental health through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299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省级项目(201710612217)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增强心理弹性——放得下[J];青海科技;2001年04期

2 王滨;罗伟;;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许文英;;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与提升[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4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王小景;;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许书萍;张梦竹;;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质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7 常保瑞;方建东;;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8 陈献忠;宋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9 吴世韫;严燕;;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10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儿童的压力/逆境认知[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李;李敏;;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对情绪图片刺激的认知偏向[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佳佳;李敏;;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茹;;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董昒;耿文秀;;团体音乐治疗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叶艳;范方;;心理弹性研究中变量定向与个体定向的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董丽娜;陈红;;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型[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舒薇 实习生 江文龙;80、90后需补心理弹性课[N];长沙晚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清俐;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人类发展“正能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陈香瑶(福建省龙岩二中);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市教育局 张宏峰;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不良表现[N];朔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苏;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蔚然;中国成人的心理弹性结构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素青;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夏蔷;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熊峗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翠翠;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志远;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77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377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4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