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在挫折情境下的注意偏向——积极音乐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12-16 03:45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和积极音乐对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通过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按分值高低从650名大学生中分别选取高低心理弹性被试各30名。采用2(心理弹性:高、低)×3(挫折情境:无挫折情境、无音乐背景的挫折情境、有积极音乐背景的挫折情境)×2(词性:积极词、消极词)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使用情绪Stroop任务范式,比较高低心理弹性个体在不同挫折情境下对积极词和消极词颜色命名的反应时。结果:不同挫折情境下个体对消极词的反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低心理弹性和不同挫折情境在个体对积极词反应时中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心理弹性组中,无挫折情境和有积极音乐背景挫折情境下的反应时长于无音乐背景挫折情境[(476.3±85.6)vs.(456.0±54.0)vs.(427.1±61.1),P0.05],高心理弹性组中,无音乐背景挫折情境的反应时长于无挫折情境下的反应时[(472.1±82.9)vs.(432.4±53.2),P0.05]。结论:个体在挫折情境下对消极信息有显著的注意偏向,且心理弹性和积极音乐对个体在挫折情境下积极信息的注意偏向可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resilience and positive music on individual attention bias in frustration situations. Method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CD-RISC was used to select 30 subjects of high and low resilience from 650 college students. The three-factor mixed experiment design of 2 (resilience: high, low) 脳 3 (frustration: no setback, no music background, positive music background) 脳 2 (part of speech: positive word, negative word) was used. The emotional Stroop task paradigm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responses of individuals with high or low mental resilience to the color naming of positive words and negative words in different frustration situation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action time of individuals to negative words in different frustration situations (P0.01).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igh and low mental resilience and different frustration situation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hen individuals reacted to positive words (P0.01). The reaction time of no setback situation and frustration situation with positive music background was longer than that without music background setback situation [(476.3 卤85.6) vs. (456.0 卤54.0) vs. (427.1 卤61.1), P0.05]. The reaction time of frustration situation without music background was longer than that without setback situation [(472.1 卤82.9) vs. (432.4 卤53.2), P0.05]. Conclusion: individuals have significant attention bias to negative information in frustration situations, and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and positive music ma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attention bias of positive information in frustration situation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BB151) 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12B076)
【分类号】:B8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玉龙;;“挫折”释义:深层心理学的视角[J];武陵学刊;2013年05期

2 王玉龙;姚明;邹淼;;不同心理弹性青少年在挫折情境下的认知特点[J];心理研究;2013年06期

3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儿童的压力/逆境认知[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4 安媛媛;臧伟伟;伍新春;林崇德;周佶;;创伤暴露程度对中学生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复原力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1年03期

5 李冬冬;程真波;戴瑞娜;汪芬;黄宇霞;;情绪音乐库的初步编制与评定[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江翠;刘建榕;;心理弹性的社会生态观[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2 王韵;胡凯;殷晓旺;;对“逆境与应对”领域在我国研究现状的探析[J];贵州体育科技;2013年03期

3 谢钧润;于永菊;彭李;陈珑;李嘉雯;李静;李敏;;新兵新训应激后成长与自我接纳和心理弹性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9期

4 于悦;姜媛;方平;贺琼;张琨;;音乐诱发情绪测量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5期

5 程诚;黄俊;梁宝勇;;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全国采样调查报告[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6期

6 梁鑫浩;曹枫林;李阳;刘珍;钟耕坤;;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一级亲属病耻感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J];护理学杂志;2014年23期

7 闫嘉嘉;崔彦婷;屈艳;杨晓磊;;心理弹性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J];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06期

8 缪胜龙;;国内关于心理弹性研究取向的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05期

9 王玉龙;姚明;邹淼;;不同心理弹性青少年在挫折情境下的认知特点[J];心理研究;2013年06期

10 席居哲;左志宏;;抗逆力(Resilience)研究需识别之诸效应[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郑久华;情绪劳动策略对业绩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韩黎;羌族文化认同与心理韧性[D];西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天翼;背包客的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亚平;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3 邹淼;心理弹性对高中生挫折情境下记忆特点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朱菊红;舟曲泥石流灾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自我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陈姝羽;大学生学业压力、心理弹性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王枫;中学生抗逆力的测量与团体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娜;大学生心理弹性与认知评价、压力困扰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8 车珉;汶川灾区中学生社会支持认知的实验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仁莉;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创伤后成长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追踪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10 钟振;挫折情境下心理弹性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垒;张文新;张金宝;;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2期

2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隋晓爽;陈伟;;中学生自杀现状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9期

4 刘涛生;罗跃嘉;马慧;黄宇霞;;本土化情绪声音库的编制和评定[J];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5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8年04期

6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儿童的压力/逆境认知[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7 赵玉芳;赵守良;;震前生活事件、创伤程度对中学生震后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8 张姝s,

本文编号:2381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381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e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