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恋者对大字体的偏爱
[Abstract]:This emotional metaphor fits the narcissistic self-exaggeration and may affect their cognitive process. The effects of narcissism on the process of font size preference can be explored by lexical categorization task and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The negativity of small Chinese writing and the cognitive aversion to others' vocabulary; Its implicit self-attitude and large font is easier to form a connection. High narcissists have explicit and implicit cognitive preference for large-font positive self-vocabular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14SKB007)
【分类号】:B8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鹤;王权红;梁珊珊;罗俊龙;钟俊;;视觉中文词汇识别的整体优先效应和词内核证原则:来自ERPs的证据[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02期
2 田录梅;张向葵;;不同自尊者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记忆偏好[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3 陈少华,郑雪;人格特质对选择性加工偏向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4 宫殿坤;郝春东;王殿春;;字体特征与搜索方式对视觉搜索反应时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9年05期
5 陈南锦;杨婷婷;陈红;;身体满意度的调节作用:媒体“理想美”对女大学生身体内隐态度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少华;郑雪;;人格特质对立即提取和延缓提取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7期
2 宋耀武;张静;齐冰;;高低神经质个体不同视野情绪词的选择性加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戴琴;冯正直;;神经质人格对情绪词注意偏向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4 周丽芳;;情绪双字词愉悦度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J];南方论刊;2010年11期
5 侯友;白学军;;词汇识别的双通道交互激活模型及ERP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3年01期
6 杨良群;陈彦宏;;大学生隐性自恋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7 林玛;李伟;苏斌原;;大学新生自恋人格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8 蒲小波;;自我欺骗、自尊与情绪自传体记忆的关系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4期
9 田录梅;宋爱芬;;记忆偏向:心境一致效应还是特质一致效应?[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陆其林;王权红;杨昕岳;;词汇阅读加工的双通道模型研究述评[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邱林;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邵秀巧;特质焦虑者对威胁信息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艳;Go/Nogo任务下“冷”、“热”执行功能对数字、名词材料的抑制加工[D];苏州大学;2013年
5 韩黎;羌族文化认同与心理韧性[D];西南大学;2014年
6 张恩涛;词汇理解中内隐空间表征激活的认知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珊珊;小学生情绪记忆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小琴;不同神经质水平大学生对情绪图片刺激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翼;人际自立对人际评价词注意偏向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于河;人格和情绪性信息工作记忆的自尊与情绪效应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熊小红;大学新生心理弹性及其对记忆偏向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尚亚飞;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方式对认知加工偏向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1年
6 石绪亮;人际自立与不同性质面孔的注意偏向:一项ERP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宋艳;个人自立与自我图式、他人图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谢钰涵;压抑人格个体的情绪信息记忆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戴琴;抑郁个体对情绪刺激负性注意偏向的抑制特点及ERP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10 邹吉林;自发特质推理的ERP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小朝;空间频率、笔画数及字频对汉字识别的影响[J];人类工效学;1999年04期
2 刘明;高中学生自尊水平与学业、人际成败归因方式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3 李晓东,袁冬华;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4 王治国;张侃;;视觉搜索中的记忆[J];心理科学;2007年05期
5 喻柏林,冯玲,曹河圻,李文玲;汉字的视知觉——知觉任务效应和汉字属性效应[J];心理学报;1990年02期
6 莫雷,,杨莲清;书写字体的性别差异研究[J];心理学报;1995年04期
7 郭力平;再认记忆测验中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记忆研究[J];心理学报;1997年04期
8 钱铭怡,李旭,张光健;轻度抑郁者在自我相关编码任务中的加工偏向[J];心理学报;1998年03期
9 赵冬梅,刘鸣;注意视觉搜索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10 董妍,俞国良;自我提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伟;自尊的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兆忠;自恋的陷阱[J];文学自由谈;2002年04期
2 ;化妆易成自恋[J];家庭护士;2004年11期
3 王琳;自恋的数字化生存[J];电脑技术;2005年10期
4 李美皆;;新生代女作家的身体性自恋[J];小说评论;2006年02期
5 李美皆;;新生代女作家的退化性自恋[J];小说评论;2006年03期
6 赵静;张海钟;;自恋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7 鲍尔吉·原野;;自恋是背着自己奔跑[J];人民公安;2007年06期
8 王志清;;人生焦虑演衍的自恋情怀——丁芒诗歌的忧郁美试论[J];名作欣赏;2007年08期
9 时海燕;;人类自恋状态之危机与救赎[J];齐鲁学刊;2008年03期
10 吴芸杉;张进辅;;自恋研究概述[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宇;蔡华俭;;认识自恋的多维度:行为遗传学视角[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杨倩;李建伟;张康德;;自恋的心理结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赵云洁;周晖;林玛;丁如一;;自恋家长的教养特点: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赵国琴;谷渊博;;决策人角色及相关变量对自恋者风险偏好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李红云;;自恋的精神之旅[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林玛;周晖;赵云洁;丁如一;;自恋者的攻击行为:冲动,还是自我调节?[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付景素;;自恋的心理学解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人格心理专题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温芳芳;佐斌;胡曼;;社交网络化身选择与自恋倾向、身体意象的关系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范晓兰;张进辅;;膨胀的自我:一项横断历史的元分析[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奇峰;自恋 是精彩还是无奈[N];健康报;2003年
2 周云;别让自恋伤自己[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记者 齐亚凤;你自恋了么?[N];北京科技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丘文敏 孙严 伟拓;别让自恋的“水仙花”把你吞没[N];广东科技报;2004年
5 胡宗祥;唯美谨防“自恋”[N];中国摄影报;2007年
6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光芒;当代文学,一种叫做“自恋”的病[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施琪嘉;因爱生恨源自病态自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
8 蒋力;不仅仅是自恋[N];音乐周报;2014年
9 浩龙;自恋狂人[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10 心理医生 施琪嘉;由爱生恨是一种病态自恋[N];北京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常凌;自恋时代:大众文化中的疾病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丽;自恋性心理与艺术创作[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2 孙璐;大学生隐性自恋及其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江雅;隐性与显性自恋者在同伴拒绝下的攻击行为差异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蒋亚莉;教育如何面对自恋的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翟云彦;高中生隐性自恋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珍伟;青少年自恋、自尊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毛永莉;唯美与自恋[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荣;自尊、自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赵蕊;状态自恋与攻击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琼;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中的自恋情态[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86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386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