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8-12-30 13:02
【摘要】:为了考察雅安地震后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情绪调节策略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市芦山县的31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创伤暴露程度对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对PTSD和PTG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青少年的认知重评策略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表达抑制策略仅对PTSD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PTG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社会支持可以显著地调节表达抑制策略对PTSD和PTG的作用,表现为表达抑制对PTSD的正向预测作用随着社会支持的增加而降低,并可随着社会支持的增加而对PTG发挥促进作用。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PTG) in adolescents after Ya'an earthquake, trauma exposure scale,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y questionnaire and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A total of 315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Lushan County, Ya'an C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symptom scale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and the Post-Trauma growth questionnaire (PTS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ee of trauma exposure had no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 on cognitive reassessment and expression inhibition. It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PTSD and PTG. Adolescents' cognitive reassessment strategies can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predict PTSD, positive prediction of PTG, expression inhibition strategy onl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PTSD, but not on PTG; Social support could significantly regulate the effect of expression inhibition strategy on PTSD and PTG, which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f expression inhibition on PTS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cial support, and it could promote PTG with the increase of social suppor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社会工作学院;I-Core重大创伤研究中心;
【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11)资助
【分类号】:B8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2 韦耀阳;高中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游洁;价值观与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4 吴文峰;卢永彪;;家庭环境、人格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5 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6 陈新;李凤华;何爱桃;赵英;龙理良;奉水东;蔡练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上网动机影响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7 李娜;张晓明;;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压力关系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7年09期

8 张羽;邢占军;;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9 甘雄;金鑫;;自尊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李东斌;赖月月;;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林园;方晓义;程虹娟;高晶;;不同来源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及其满意度差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郑雯;胡竹菁;;不同层次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赵晶晶;孔风;;大学生害羞、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胡春梅;王蕾;;殡葬职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徐晟;吴捷;周雪梅;;老年人死亡态度、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韩笑;姚本先;;大学生自我表露、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林玲;;连江、长乐海外留守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王秋虎;陈会昌;张建卫;陈欣银;;9—14岁城乡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佟雁;申继亮;高潇潇;;老年人与其成年子女间社会支持的结构与类型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天津中天职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 李军;社会支持可以帮助“老知青”减压[N];健康报;2009年

2 狄芳;震后心理“减灾”三法[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周保东;贫困大学生急需心理解困[N];徐州日报;2009年

4 ;人文关爱 共抗"非典[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高原;灾后心理重建——社会支持最重要[N];中国社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燕;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求助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淼;私营企业主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对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张博;高中生失败恐惧、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李艳春;大学生感悟社会支持和感戴的现状调查及其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晓晖;高中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琳琳;长春市高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景永f;师范类高校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玉妍;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杨玮奇;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95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395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d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