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自我构念的个体差异对心理性应激反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2-31 13:16
【摘要】:心理性应激是个体内稳态受到社会心理威胁时候的状态,其反应水平可能会受到自我构念个体差异的影响.实验1通过问卷测量,结果发现个体的互依自我构念水平与日常应激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独立自我构念水平与日常应激水平相关不显著;实验2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任务诱发心理性应激反应,使用文化启动范式作为缓冲策略,考察文化启动在自我构念水平与急性心理性应激反应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在个人主义文化突显条件下,个体独立型自我得分越高,心理性应激水平越低.研究结果表明,高互依自我的个体会产生更高水平的应激反应;与自我构念相适应的策略可以有效缓解应激反应.
[Abstract]:Psychological stress is the state in which the body's homeostasis is threatened by social psychology, and its level of response may be affected b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lf-construction. In experiment 1,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ction and the level of daily stress, bu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independent self-construction and the level of daily stress. In experiment 2, Trier social stress task was used to induce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 and cultural priming paradigm was used as a buffer strategy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tory role of cultural priming between self-construction level and acute 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dividualism culture prominence, the higher the individual independent self score, the lower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lev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ividuals with high interdependence can produce a higher level of stress response, and strategies adapted to self-construction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stress respons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1123)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5XJC190002) 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专项(CSTC2015JCYJB2001)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SWU1709224)
【分类号】:B84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绍彬;;心理性差的成因[J];驻马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2 于景琮;丁环玉;;论社会性心理性预防措施[J];中国公共卫生;1990年11期

3 车先伟;齐铭铭;关丽丽;张庆林;杨娟;;大学生心理性应激水平与创造性能力的关系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4 詹泽群;张南;;医学生心理性学习障碍分析及自我调节[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05期

5 张荣兴;郭加利;于钦明;;心理性亚健康状态相关因素分析及转化干预对策[J];湖南农机;2008年03期

6 齐铭铭;关丽丽;张庆林;杨娟;;心理性应激的时间加工进程:来自ERP的证据[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2期

7 李绍斌;;男女心理性差试探[J];驻马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8 王庭华 ,卢碧林 ,刘贤;智力充分发展的常态儿童应激反应特点的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1990年04期

9 思远;;应激反应下的心理调试[J];健康天地(美丽版);2008年07期

10 朴轶峰;儿童和少年对战争及围困的应激反应[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汤容美;林文娟;;早期环境与应激反应[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2 左丽娜;张克让;;应激反应冗思量表的中文修订[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安媛媛;潘益中;;初三学生震后应激反应的焦点团体访谈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董玉国;王德珍;冯建忠;;SARS传播与人的心理状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刘芬;跳槽引发应激反应综合症[N];北京科技报;2004年

2 记者瞿剑;近1/5的人对非典过度恐慌[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齐铭铭;急性心理性应激对注意加工过程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妍;自我构念对心理性应激反应的影响以及缓冲策略[D];西南大学;2017年

2 齐铭铭;心理性应激的时间加工进程[D];西南大学;2013年

3 胡乃鉴;脑注意—运动功能优化—整合训练对应激反应性焦虑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96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396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0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