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快乐和悲伤情绪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8 18:15
【摘要】:道德判断作为道德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道德判断有诸多的影响因素,其中情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对快乐和悲伤两种基本情绪是如何影响道德判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然而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并且对于情绪的测量仅采用诱发后的情绪水平,而未考虑到诱发前的基础情绪水平。另外,关于自我卷入程度影响道德判断的研究也较多,然而不同情绪状态与自我卷入程度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以往研究结论相对缺乏。此外,针对外显道德判断的研究相对较多,而情绪对内隐道德判断的研究也相对缺乏。因此本文从快乐、悲伤两种基本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作为切入点,结合不同自我卷入程度的道德情境对外显道德判断进行测量,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内隐道德判断进行研究,采用实验与测量结合,探索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本文包含一个预实验与两个正式实验,随机抽取成都某大学本科生共228人分别参与三个实验。预实验目的在于验证情绪诱发材料的有效性,通过情绪评定量表的主观报告,筛选出快乐、悲伤和中性视频材料各一段,作为正式实验的情绪视频诱发材料。实验一针对情绪对外显道德判断的影响进行考察,采用经过预实验验证的视频材料诱发被试的相关情绪,测量工具采用自我和非自我相关版本的道德判断测验测试三种情绪诱发状态下的大学生在两种道德判断任务中的道德判断能力,以及道德情感倾向。实验二考察情绪对内隐道德判断的影响,采用视频诱发情绪和内隐联系测验的实验范式,通过道德词汇和表情图片为材料的内隐道德判断测验测试在快乐和悲伤两种情绪诱发状态下大学生的内隐道德判断。结论1:相比非自我相关道德判断任务,在自我相关道德判断任务中,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更高。结论2:自我卷入和情绪交互作用显著,在非自我相关的道德判断情境下,快乐情绪中的大学生,其道德判断能力更高;在自我相关的道德判断情境中,悲伤情绪中的大学生,其道德判断能力更高。结论3:大学生拥有较高道德情感倾向,对道德发展高阶段的道德原则表现出了更高的偏好。结论4:情绪诱发状态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内隐道德判断。相比悲伤情绪,快乐情绪下,大学生道德判断在内隐水平上反应更快。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ral psychology, moral judgment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re are many influential factors in moral judgment, among which emo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previous studies,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explored how two basic emotions, happiness and sadness, affect moral judgment. However, the results of the studies are not consistent, and only the induced emotional level is us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emotions. The basic emotional level before induction wa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In addition, 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degree of self-involvement on moral judgment.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emotional states and the degree of self-involvement. In addition, 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on explicit moral judgment, and emotional research on implicit moral judgment is relatively lacking. Therefo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influence of two basic emotions, happiness and sadness, on moral judgment, combined with the moral situation of different degree of self-involvement,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moral judgment, and studies the implicit moral judgment b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 on moral judgment is explored by combining experiment and measurement. This paper consists of a preexperiment and two formal experiments. 228 undergraduates from a university in Chengdu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ree experiments. The purpose of the pre-experiment is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emotional evoked material. By using the subjective report of the emotional rating scale, we screen out the happy, sad and neutral video material,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emotional video induction material in the formal experiment. In experiment one,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 on moral judgment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related emotion was induced by video material verified by pre-experiment. The self-related and non-self-related versions of the moral judgment test were used to test the moral judgment ability and the tendency of moral emo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two kinds of moral judgment tasks. In experiment 2,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 on implicit moral judgment, and adopted the experimental paradigm of video-induced emotion and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The implicit moral judg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tested by the implicit moral judgment test based on moral vocabulary and expression pictures in the state of happiness and sadness. Conclusion 1: college students' moral judgment abilit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self-related moral judgment tasks in self-related moral judgment tasks. Conclus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lf-involvement and emotion is significant. In the non-self-related moral judgment situation,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happy mood have higher moral judgment ability; In the self-related moral judgment situation,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sad mood have higher moral judgment ability. Conclusion 3: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higher tendency of moral emotion and have a higher preference for moral principles in high stage of moral development. Conclusion: emotional evoked state significantly affects implicit moral judg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responded more quickly to the implicit level of moral judgment than to sadness and happiness.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剑波;论道德判断的质和量的标准及其真理性[J];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2 汪丁丁;理性选择与道德判断——第三种文化的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4年04期

3 吴利国;道德判断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实践价值[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黄文新;;领导者的伦理标准与道德判断[J];社科纵横;2009年06期

5 袁晓琳;肖少北;;道德判断模式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中国德育;2009年05期

6 周钧毅;;道德判断模式理论新进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刘振群;华南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初步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8 王润生;论道德判断的形式[J];求索;1983年04期

9 李彦 ,姜珍;道德判断论纲[J];社科纵横;1993年06期

10 孙如枫,曾钊新;论道德判断[J];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振群;户秀安;柯森;邓一允;;华南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初步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2 莫雷;;5—7岁儿童道德判断依据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3 岑国桢;李伯黍;;训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4 李晔;鲁铱;陈昭蓉;;判断视角和道德立场对道德判断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袁高依莉;何贵兵;蒋多;;道德判断的“自我-他人”差异[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杨文琪;金盛华;;自我构念与道德判断[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张小英;郑日昌;;小学生道德判断量表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林斗秀;周璇;黄娟;张华东;李宏翰;;先前意图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私人意图与社会意图的差异[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张湘一;丁道群;;情绪与道德判断:道德判断中的评价倾向与特异性效应[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杨飞;李明;;道德判断中的具身效应初探[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军宁;道德判断后:中国改革的四个路向[N];中国经营报;2005年

2 康秋洁;洗洗手,,你会更宽容[N];经济参考报;2008年

3 ;理性选择与道德判断第三种文化的视角[N];文汇报;2004年

4 夏敏;法律思维与道德判断[N];检察日报;2003年

5 黄力之(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童星(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那塔利亚·穆祖妮克(俄罗斯西北行政学院国际项目与地区合作部主任) 胡贝特·海内特(德国达姆施达特理工大学教授、历史学与社会学系主任) 徐中振(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俞厚未(上海市社联科研处) 马提那沃(俄罗斯西北行政学院) 李琪(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陈章亮(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凯茜·丹顿(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心理学系教授) 凯瑟琳·亨特 苏珊·汤姆森(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犯罪学教授) 丹·德宁(美国乔治亚大学);和谐社会论坛[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陶一桃 ;不要滥用“和谐”[N];浙江日报;2005年

7 李晓岗;美国如何定义“爱国主义”[N];学习时报;2005年

8 吴旭阳 厦门大学法学院 葛岩 上海交通大学认知与决策实验室 秦裕林 北京工业大学国际网络智能研究院、卡内基-摘隆大学心理学系 庄向荣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学院;公平意识可能与生俱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燕继荣;宽容:现代文明的一种核心原则[N];学习时报;2003年

10 尤小刚;一道中国人久违了的家常菜[N];中国艺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辛治洋;道德判断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颜志雄;道德判断中的亲属偏见[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田野;旅游情境下敬畏情绪对游客满意、忠诚和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邵爱国;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抒;快乐和悲伤情绪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2 郑苗;“黑暗人格”与功利主义道德判断的关系:认知负荷的调节作用[D];西南大学;2015年

3 祝郁欣;情绪易感性、关系自我及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嘉江;中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公正世界信念与道德判断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董亚利;对愤怒情绪与道德判断关系中的两个调节因素的考察—情绪区分力和道德理性训练[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6 裴敏俊;无意识助人目标追求、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帅帅;情绪对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臧思雨;抽象颜色与行为效价匹配程度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9 毕国营;中学生网络道德判断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10 曾旭红;“心之近,责之切”:心理距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04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404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e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