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人格在对抗死亡焦虑中的作用
[Abstract]: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aoism contains abundant wisdom about life and death, which can alleviate the fear and anxiety caused by death to some extent. But this hypothesis is not supported by any evidence from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sults through three empirical studies. The first study found that multiple dimensions of Taoist person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ultiple dimensions of death anxiety. The second study not only repeats the above results, but also finds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aoist personality and death anxiety is more significant and the absolute value is larger than that without priming death anxiety. The third study foun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exical properties and priming was significa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itiating death anxiety, the reaction time of Taoist and Confucian words i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of neutral wor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aoist personality has the function of fighting death anxiety, but Taoist personality has a unique time specificity in coping with death anxiety of trait and state.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7JAXLX013)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YBA065) 湖南大学青年教师成长基金(HNU2010031)的资助
【分类号】:B8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德新;;死亡态度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陈冬冬;刘旭峰;;急诊科急症死亡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4期
3 江维;;新女性小说中的死亡体验——以林白、陈然的小说创作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8年22期
4 陈四光;金艳;郭斯萍;;西方死亡态度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5 晋向东;;癌症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现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15期
6 C.J.约翰逊 ,M.麦吉 ,新晴;死亡与濒死的心理层面[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7 李文倩;;“孝”文化背后的重生祈望[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杨子云,郭永玉;人格分析的单元——特质、动机及其整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唐明燕;;论先秦儒家协调人际关系的总体原则及影响[J];理论月刊;2010年04期
10 郑晓江;论死亡焦虑及其消解方式[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宇发;;浅论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2期
2 赵佳宾;孟凡平;;中西方心理测评融合比较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齐永芹;韩光辉;邓凡茂;;高校思政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因素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彭永东;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达成的途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艾娟;;《老无所依》的另一种解读——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影片《老无所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陈健;;浅析闽粤赣区客家文化形成的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7 卓丽芳;;疏于治国 慵于齐家——唐中宗的人格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8 刘结实;伍小东;;从目的性谈行为调节与控制的心理机制[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邱天龙;;高校贫困生健康人格的构建[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杜菊;刘红;;人格导入刑法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马瑜;;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柳恒超;;恐怖主义根源的心理学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3 谢广田;戴丽敏;应晓玲;;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性背景与其人格障碍形成的相关性的调查与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陈志军;李鹏程;;双重人格视角下的领导模式探讨[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班春霞;高红艳;吴会敏;张静;杨海波;李霞;;精神病医院医护人员对死亡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袁宏;时间性前瞻记忆的认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黎文丽;唐代校书郎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金荣;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10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艳丽;情绪启动对不同抑郁状态大学生的认知效率和认知偏向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靖;高师生挫折承受力与社会支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贺蕾;基层公务员独立型行政人格的建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郑书娴;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蓓;连云港市中专生学习倦怠现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7 姚玉红;阅读教学塑造中职生健康人格的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薛雯;“90后”与“8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奕威;应激中介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静;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自尊及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昌国;论春秋之“孝”非尊亲[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4期
2 崔红,王登峰;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3 丁国盛;彭聃龄;;汉语逆序词识别中整词与词素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6年01期
4 黄敏儿;自尊的本质[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5 崔幸力 ,幸东;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与精神创伤性心理功能失调的关系[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年08期
6 陈曦;张积家;;汉语多词素词识别及表征的理论和新设想[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张岂之;老子思想研讨的新收获──在西安召开的老子思想第二次研讨会小结[J];华夏文化;1994年01期
8 孙欣,潘绍山;开展心理咨询 关心护士心理健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年04期
9 杨绍清;程淑英;李建明;;团体咨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10 郑晓江;论死亡焦虑及其消解方式[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志凤;高中生自尊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萧庆伟;《珠玉词》与死亡焦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瑞丽;;“怕死”让人活得积极[J];家庭科技;2009年07期
3 陈跃红;死亡焦虑——中西文学中的死亡观[J];理论与创作;1991年05期
4 翟鹏玉;死亡焦虑与生存应对——《聊斋志异》对鬼及鬼域的文化思索[J];柳州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5 王文Y,
本文编号:2419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419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