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大学生对潜规则态度及行为意向初探

发布时间:2019-02-17 07:5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加快,中国社会中原有的一些隐藏的文化现象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中鲜明地显现出来--潜规则是其典型代表。在当代潜规则的产生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潜规则能够大行其道却是较为特殊的社会现象,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行为习惯息息相关。某种文化现象的盛行一定有其特有的心理根源,并且会对民众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本文从心理学角度以实证的方法对潜规则进行研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社会与学校接触的过渡期,他们内心充满激情和理想,但也面临着即将接受社会历练的残酷现实,他们代表着社会的未来和建设的希望,是有着特殊意义的群体,因此探讨当下大学生对一些校园潜规则现象的态度,以及潜规则对大学生成败归因及行为意向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将校园潜规则定义为在暗中进行的涉及到大学生利益的事件中,交易双方以钱物关系等为媒介,使交易双方获取额外利益或使某一方更易达到目标,并损害第三方公平权利的行为。通过研究一的访谈,了解当下大学生对高校中一些普遍存在的潜规则现象的认知和外显态度,然后通过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分析大学生对潜规则的内隐态度,探究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是否存在差异。研究二基于黄光国的儒家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归因理论,探究在不同的人际关系距离的条件下大学生对成功事件中潜规则存在度的判断是否存在差异,即与亲密他人相比是否更趋向于将无关他人的成功归因于潜规则,以及这种归因是否会增强被试在类似事件中以潜规则的手段达到目的的动机,而削弱其努力度。研究三在解释水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不同的心理距离是否会对潜规则的容忍度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研究一的访谈发现,当下大学生对潜规则持有消极的外显态度,认为潜规则阻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他人的正当权益有一定的损害,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在一定的情况下运用潜规则行事无可厚非,在当下的大环境中潜规则更有助于快速便捷地达到目标。研究一中对子研究二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当下大学生对校园潜规则现象持中性的内隐态度。研究一表明大学生对校园潜规则的外显和内隐态度存在差异。研究二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成功事件中判断亲密他人和无关他人的潜规则使用度上存在差异,会高估无关他人的潜规则存在度,低估亲密他人的潜规则存在度,即更倾向于将无关他人的成功归因于潜规则;但是这种归因差异不会影响被试在类似事件中的行为意向选择,被试都倾向于避免使用潜规则,通过提高自身实力获取成功。通过研究三的实验发现大学生对校园潜规则的容忍度存在下列倾向:大学生对校园潜规则普遍持有较低容忍度,且在心理距离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距离较近时容忍度相对较高,心理距离远时容忍度相对较低。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东旺;;潜规则对青少年道德成长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评论;2015年08期

2 李红松;;潜规则泛滥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理论研究;2015年01期

3 黄俊;李晔;张宏伟;;解释水平理论的应用及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01期

4 张慧;陆静怡;谢晓非;;解释水平导致的自己 他人决策差异[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5 李永军;;中国社会潜规则问题的伦理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14年04期

6 范和生;李三辉;;中国官场“潜规则”的社会心理考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刘翠翠;陈彬;刘磊鑫;原献学;汪祚军;;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自我-他人决策的理性差异及其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5期

8 程东旺;;社会潜规则的伦理反思[J];理论探索;2013年03期

9 李彬;;潜规则下的道德生活解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10 郁乐;;试论“潜规则”行为中的合作与背叛——潜规则行为的心理机制与道德风险[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小康;社会转型与秩序变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学阐释[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刀国羚;公职人员的腐败容忍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黄开艳;解释水平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丽娟;破窗理论与腐败犯罪的预防[D];山东大学;2013年

4 徐源;潜规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5 吕娜;潜规则的功能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阚忠钰;心理距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7 潘雪江;潜规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249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4249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3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