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动机还是认知:验证性信息搜寻的心理机制

发布时间:2019-03-07 20:18
【摘要】:验证性信息搜寻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研究问题。可以从传统动机、认知、动机和认知相结合等三方面考察验证性信息搜寻的心理解释机制。传统动机取向的解释机制主要围绕防御性动机展开,受防御动机驱动的信息搜寻者会主动搜寻支持性信息,回避冲突性信息,并且对支持性信息进行更加深入和积极的阐释。认知取向的解释机制将动机性推理理论的不同加工目标观点与认知加工类型观点整合起来,提出"加工数量"假设,强调不一致性信息比一致性信息引发更强烈的认知分析,达到与偏好不一致的判断结论比与偏好一致的判断结论需要更多的信息,这种认知加工上的不对称性数量导致个体对不一致性信息比一致性信息更加批判性地对待。动机和认知相结合取向的解释机制认为,准确性动机并非像传统防御性动机那样表现出较为独立的因素,而总是与认知因素结合在一起,决策一致性信息主观上被认为具有性质上的优势,在搜寻过程中更加系统性地偏好一致性信息。
[Abstract]:Confirmatory information search is a classical research problem in social psychology. The psychological explanation mechanism of confirmatory information search can be investigated from three aspects: traditional motivation, cognition,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 The explanation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motivation orientation mainly revolves around defensive motivation. The information searchers who are driven by defensive motivation will actively search for supporting information, avoid conflict information, and explain the supporting information more deeply and positively. The explanation mechanism of cognitive orientation integrates the different view of processing target of dynamic reasoning theory with the viewpoint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type, puts forward the hypothesis of "processing quantity", and emphasizes that inconsistent information leads to stronger cognitive analysis than consistent information. It needs more information to reach the judgment conclusion that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preference than the judgment conclus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ference. This kind of asymmetry in cognitive processing leads the individual to treat the inconsistent information more critically than the consistent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explanation mechanism of the combination of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 the accurate motivation is not a more independent factor than the traditional defensive motivation, but is always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factors. Decision-making consistency information is considered to have the advantage of nature and more systematic preference for consistency in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earching.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环境风险的社会放大效应:基于信任的心理学研究”(13CSH041)
【分类号】:B8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修良;徐富明;王伟;马向阳;匡海敏;;判断与决策中的证实性偏差[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昌盛;;虚假供述的第二道防线:口供实质补强规则[J];东方法学;2014年04期

2 黄士元;;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J];法学研究;2014年03期

3 施国良;周晓帆;;竞争性假设分析法在大型突发性事件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以“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为例[J];情报杂志;2015年01期

4 潘自勤;张志斌;;笔迹鉴定过程中的心理偏差及其控制[J];中国司法鉴定;2015年04期

5 凌斌;;行为决策中的选择性信息呈现:基于多重理论整合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凤萍;;国外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A];第八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2 王宇宏;蔡晨;;关于项目决策过程中信息搜寻模型的探讨[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特约撰稿 京玲;通用网址让网民上网更轻松[N];通信信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曙迎;我国消费者网上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张结魁;消费者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罗川;网上交易中信息搜寻策略对交易不确定性之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亮;消费者网络信息搜寻行为建模与调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2 杨菊霞;网络环境下消费者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3 尹士军;互联网结伴旅游者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陈伟;科研情境下学术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刘杰玲;新生代消费者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6 张之峰;典型农户信息搜寻行为与路径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李洪彬;消费者网上旅游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魏巍;基于IT产品的消费者信息搜寻努力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9 王晶;电信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李冠文;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个人信息搜寻行为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36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436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b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