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中大鼠眶额叶多巴胺D1受体对谷氨酸及其NMDA受体的调节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opamine D1 receptor in orbital frontal lobe on the NR2B subunit of glutamate (glutamic acid,Glu) and its Nmethyl-D-aspartic acid (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 receptor in the course of chronic stress depression. A model of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 depression was established. Combined with microinjection of dopamine D1 receptor agonist SKF38393 and dopamine D1 receptor antagonist SCH23390, into the orbital frontal lobe, the glucose-water preference test was use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and protein immunoblotting (Western blot,WB) were used to detect glutamic acid in orbital frontal lobe. Dopamine content and expression of NR2B and dopamine D1 recep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UMS rats showed obvious depression-like behavior changes, and the dopamine content in the orbital frontal lobe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D1 receptor decreased, the glutamic acid content increased, and the NR2B subunit of the NMDA receptor also up-regulated. After injection of SKF38393, the depression-like behavior induced by stres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content of glutamic acid in orbital frontal lob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NR2B subunit of NMDA receptor was also decreased. The normal rats injected with dopamine D1 receptor antagonist SCH23390, showed similar depression-like behavior to the CUMS model group, and the content of glutamate in the orbital frontal lobe increased. The NR2B subunit of the NMDA receptor was also up-regulat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 may reduce dopamine release from orbital frontal lobe, resulting in excessive release of glutamic acid and over activation of NMDA receptor, resulting in depression.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dopamine is achieved by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glutamate and its NMDA receptor NR2B subunit by D1 receptor.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GK200901011)资助
【分类号】:B8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瑞珍;唐启盛;田青;李小黎;;抑郁大鼠脑内NMDA受体NR1、NR2B表达及中药干预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2 余伶;安书成;廉婷;;海马NMDA受体与神经肽Y在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关系[J];生理学报;2010年01期
3 原婷婷;乔卉;董素平;安书成;;海马多巴胺D1受体激活抑制谷氨酸介导的大鼠慢性应激性抑郁[J];生理学报;2011年04期
4 赵燕燕;刘丽艳;韩媛媛;白洁;杜光玲;高茜;;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大鼠不同脑区中的8种单胺类神经递质[J];色谱;2011年02期
5 慈蕾;安书成;;眶额叶区多巴胺对胃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朱玲英;孔铭;彭蕴茹;王佩娟;;HPLC测定大鼠海马中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含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9年08期
7 严进,,王春安,叶阿莉,陈宜张;应激对大鼠行为和部分脑区谷氨酸含量的影响[J];心理学报;1995年04期
8 李晓白,黄继忠,王祖承;抑郁症与谷氨酸传导[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年08期
9 王明华;安书成;;海马Glu与抑郁症的关系及其对胃运动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10 问黎敏;安书成;刘慧;;应激性抑郁样行为发生中海马5-羟色胺1A受体的作用及其对NMDA受体和AMPA受体的调节[J];心理学报;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进;倪朝民;;重复经颅磁刺激及其在抑郁症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安徽医学;2010年02期
2 张有志,聂惠民,张德昌;柴地合方对慢性应激大鼠大脑前额皮质和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张松成;王小玲;金锦长;夏乐舜;;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食用菌中多菌灵的含量[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8期
4 刘蕾;钱宁;;慢性疲劳孕鼠模型的建立[J];北方药学;2011年01期
5 贺立娟;王玉来;马玉峰;郭蓉娟;赵秀梅;李丹;杜雅薇;尹岭;;柴胡疏肝散对肝气郁结证大鼠行为学及血浆IL-6、TNF-α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12年05期
6 周海虹;陆lN;陈艳玲;朱红梅;王训;胡纪原;韩咏竹;;柴郁温胆汤对大鼠抑郁模型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10期
7 徐舒;陈合兵;李洪;张琪;蔡红兵;颜贤忠;吕志平;;“肝郁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代谢组学的初步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6期
8 赵博;贾玉民;时京珍;吴大梅;张小容;;抗郁散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5-HT_(1A)R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8期
9 倪贵华;邵蓓;范红;;束缚应激对卒中后大鼠的影响及帕罗西汀的干预作用[J];重庆医学;2010年09期
10 魏志榕;王健;;健脑安神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体重及行为学影响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Biochemical mechanism studies of venlafaxine by metabonomic method in rat model of depression[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范军铭;;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单胺类递质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黄学宽;;电针“四关”穴对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的保护作用[A];重庆市针灸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苏芬丽;高维;涂继莹;李焕德;;文拉法辛在抑郁症模型大鼠体内生化机制的代谢物组学研究[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日辉;刘宇;韩忠媛;;运动性疲劳对大鼠海马谷氨酸含量及学习记忆的影响[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彦云;郑军;李多娇;潘菊华;黄世敬;;开心解郁汤对血管性抑郁大鼠模型的行为及体重的影响[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7 王彦云;郑军;李多娇;潘菊华;黄世敬;;开心解郁汤对血管性抑郁大鼠模型的行为及体重的影响[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8 李晓泓;韩毳;张露芬;郭顺根;;艾灸抗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黄世敬;王彦云;郑军;李多娇;潘菊华;;开心解郁方对血管性抑郁大鼠模型的行为学干预研究[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世芬;庄礼兴;唐纯志;杨君军;;针刺与埋线干预对抑郁模型大鼠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霞;K-ATP通道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孔辉;水通道蛋白4对成年CD1小鼠脑内神经再生的调节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孙大龙;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抑郁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莹;药物难治性抑郁形成的炎症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5 党永辉;腹外侧眶皮层参与抗伤害感受与情绪调节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
6 纪孝伟;卒中后抑郁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及FGF-2表达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韩毳;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满君;六周游泳运动对大鼠海马区神经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9 李伟;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模型的证治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吕梅;针刺结合SSRI_s类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肝郁血瘀型宫环出血病病症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宋喜;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GSK3β小鼠与抑郁障碍发生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张亚楠;年龄相关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及GDNF的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潘霄;大鼠恐惧应激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指标筛选[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刘佳佳;大鼠恐惧应激模型中行为与心血管指标变化[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陈茉弦;不同时期产前应激对大鼠子代行为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11年
7 董素平;海马NMDA受体参与慢性应激经SP-NK1受体通路诱发抑郁样行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原婷婷;海马多巴胺D1受体激活抑制谷氨酸介导的大鼠慢性应激性抑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婷;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与海马Glu和GABA水平变化及其受体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亮生;慢性强迫游泳对大鼠行为学及脑内GKAP表达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一鸣;儿茶酚胺酶促放射测定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9年06期
2 李庆娇;安书成;;海马NMDA受体和NOS在慢性应激性抑郁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J];动物学研究;2009年06期
3 刘梅,董蕾,朱文艺,崔杨,雷莉;大鼠海马区微量注射胃动素对十二指肠移动性复合肌电活动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4 汪丛莹,庞志功,汪宝琪,张鹏;荧光法测定SD大白鼠不同脑区的单胺类神经递质[J];分析化学;1999年01期
5 赵焕英;段春礼;范春香;刘琦;张韬;杨慧;;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生物样本中8种单胺类神经递质[J];分析化学;2009年03期
6 戈宏焱;陈博;许丹;李有田;李洋;;柴胡皂苷A对抑郁模型大鼠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8期
7 周建松;李凌江;曹霞;张向晖;李卫晖;李则宣;;5-羟色胺及其突触后1A受体对慢性应激大鼠情绪和认知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8 康汇婷;王朝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5-HT_(1A)受体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0年01期
9 林凌云;李慧;许崇涛;;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相关物质[J];华西药学杂志;2007年05期
10 王荣华,李秋明,付宜鸣,张宝东,宋铁军;衰老时大鼠大脑皮质枕叶神经肽Y阳性神经元的变化[J];解剖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俞瑾;刘琼;富歆;汪军;王彦青;吴根诚;;电针治疗实验性抑郁症后大鼠海马内5-HT1A受体(5-HT1AR)表达的变化[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华;保神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及BDNF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汉卿;;秋天,别让情绪“感冒”[J];家庭医药;2010年10期
2 王启献 ,刘月先;男性自杀的预防:来自Gotland的研究[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6年01期
3 ;眼球[J];北京纪事;2005年07期
4 葛晓昱;;区分战士的性格内向与抑郁症[J];政工学刊;2007年05期
5 王国曾;;谈谈青少年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方法[J];美文(下半月);2008年12期
6 陈树林;人格因素与抑郁症[J];心理学探新;1999年04期
7 晓卫;;睡前三句话 卸掉抑郁症[J];健身科学;2008年01期
8 ;“第一次爱”的抑郁疗法[J];解放军生活;2010年03期
9 ;你有抑郁症倾向吗?[J];中等职业教育;2010年17期
10 乐梅;;中学生抑郁症案例的心理透析[J];青春期健康;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丽丽;;抑郁症的现状分析及治疗对策[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房聪侠;谢曙光;杜玉涛;钱郅伟;;抑郁症患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比较[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吕静;苗丹民;刘旭峰;;首发抑郁症患者额叶功能障碍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发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爱伦;吴浩;;抑郁症患者注意执行功能的fMRI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吕静;王家同;苗丹民;刘旭峰;苏衡;;抑郁症患者关联性负变(CNV)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谭颖;程族桁;;催眠心理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和勤;;老年抑郁症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胡治国;徐世勇;彭聃龄;;非注意条件下抑郁症病人和正常人对情绪词加工的不同脑激活模式[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马艳云;郑众;;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杨小冬;罗跃嘉;;焦虑和抑郁症患者的知觉注意加工特点[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翔;抑郁症 只因认知偏了路[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2 王飞;你的情绪“感冒”了吗[N];大连日报;2005年
3 戴廷荣;抑郁症不是神经衰弱[N];大众卫生报;2003年
4 阳光;抑郁症,你了解多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5 思璇 杨洋 素梅 晓董 文慧 张扬 晓裴;抑郁时,我该怎么办呢?[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姜三童;抑郁生命无法承受的痛[N];延边日报;2005年
7 广东 廖祖笙;给抑郁症患者真正的出路[N];中国信息报;2005年
8 陈燕琳;抑郁症,自杀首因[N];大众卫生报;2006年
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许克勤 林涛;谈谈抑郁症[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市心理咨询专家门诊部 副主任医师 徐光永;警惕无形杀手——抑郁症[N];安庆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图农;抑郁症患者内隐记忆的自我参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兰;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变大学生抑郁状况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皓;抑郁症患者注意执行功能的fMRI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张艺军;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短时记忆特点及其对记忆自我评价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黄欣;抑郁症患者自尊与归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吕静;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6 王慧芳;抑郁者识别情绪刺激时的执行功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全艳玲;神经症、抑郁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共病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8 王怀海;抑郁症的电抽搐治疗: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9 黄仁辉;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霍俊丽;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54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45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