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08 22:01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团体训练干预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为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期刊论文、维普期刊网、万方知识平台、中国生物医学、Pub 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Science Direct等中英文中关于团体训练对在校抑郁倾向大学生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6年6月,中文检索词为"团体训练""团体辅导""团体咨询""抑郁",英文检索词为"group training""group practicing""group guidance""organization training""team training""depressed""gloomy""despondent",采用RevMan 5.3和Meta Analyst Beta 3.1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142篇相关文献,经筛选最终共纳入文献10篇,累计研究对象415例,其中团体训练组197例,对照组218例。团体训练组抑郁情绪即刻得分高于对照组(SMD=-12.63,95%CI=-14.40~-10.86,P0.01);团体训练组抑郁随访得分与即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20,95%CI=0.18~4.22,P=0.03)。结论针对性的团体训练可降低抑郁倾向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水平,可为大学生开展针对性团体训练提供循证依据。
【图文】:
?,I2≥50%时,有临床异质性,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10]。效应值合并时用连续性变量和标准化均数差(SMD值)、二分类变量用比值比(OR值)、95%的置信区间表示[11]。根据倒置漏斗图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12]。2结果2.1文献检索结果初次检索得到相关文献142篇,经EndNoteX3软件去除重复文献63篇,经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43篇,进一步检索全文后排出无法获得全文、研究设计不符、结局指标不符的26篇文献后,最终纳入较好的文献10篇,累计研究对象415例。文献检索过程见图1,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图1文献筛选过程和结果表1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第一作者发表年份样本量团体训练组对照组干预方式测量量表李婷婷[3]201635354周,2次/周,120min/次,共8次SDS自评抑郁量表刘婷[13]20138288周,1次/周,2h/次,共8次BDI贝壳抑郁量表张东宁[14]2006788周,1次/周,100min/次,共8次Beck抑郁量表董杉[15]201120207周,1次/周,2h/次,共7次SDS抑郁自评量表何元庆[2]201511158周,集体训练,1次/周,90min/次;SDS抑郁自评量表非集体训练,6次/周,30min/次李婷婷[16]201635354周,2次/周,2h/次,共4次SDS抑郁自评量表吴家栋[17]201021117周,1次/周,2课时/次,共7次SDS抑郁自评量表李婷婷[18]201633354周,2次/周,120min/次,共8次SDS抑郁自评量表李兰兰[19]201411158周,1次/周,90min/次,共8次SDS抑郁自评量表穆薇[20]201316166周,1次/周,2~3h/次,共6次SDS抑郁自评量表2.2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根据Cochrane手册(5.1.0)质量评价标准,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纳入的10篇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分级。纳入的10篇文献中
图2纳入研究偏倚风险2.3Meta分析结果2.3.1抑郁情绪干预后即刻效果纳入的10篇文献均关注了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后即刻效果(均标明均数和标准差)。将10篇研究进行效果合并,显示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P=0.04,I2=48%),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SMD=-12.63,95%CI=-14.40~-10.86,P<0.01。见图3。本研究95%可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有积极影响。图3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即刻效果2.3.2干预后随访效果纳入文献中有5篇文献在团体训练干预结束后,对团体训练组的抑郁情绪得分进行随访调查,研究对象有242例。将5篇研究进行效果合并,显示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P=0.89,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间隔一段时间后,团体训练组抑郁情绪随访得分与即刻评价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20,95%CI=0.18~4.22)。以时间间隔进行亚组分析,干预结束后4周、6个月时,团体训练组前后抑郁情绪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间隔3个月(P=0.96,I2=0)时,团体训练组前后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P=0.05)。见图4。图4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长期效果2.3.3发表性偏倚纳入的10篇文献以抑郁得分的SMD值为横坐标,标准误为纵坐标绘制漏斗图,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的分析,见图5。纳入研究的对称性一般,提示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Begg秩相关检验无统计学意义(Z=1.23,P=0.174);Egger回归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双尾P检验为0.691)[11]。上述检验提示不存在发表性偏倚,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数量较少,且文献质量一般,故不能排除发表性偏倚的存在。图5纳入研究效应值分布状况2.3.4敏感性分析对本?
【图文】:
?,I2≥50%时,有临床异质性,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10]。效应值合并时用连续性变量和标准化均数差(SMD值)、二分类变量用比值比(OR值)、95%的置信区间表示[11]。根据倒置漏斗图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12]。2结果2.1文献检索结果初次检索得到相关文献142篇,经EndNoteX3软件去除重复文献63篇,经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43篇,进一步检索全文后排出无法获得全文、研究设计不符、结局指标不符的26篇文献后,最终纳入较好的文献10篇,累计研究对象415例。文献检索过程见图1,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图1文献筛选过程和结果表1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第一作者发表年份样本量团体训练组对照组干预方式测量量表李婷婷[3]201635354周,2次/周,120min/次,共8次SDS自评抑郁量表刘婷[13]20138288周,1次/周,2h/次,共8次BDI贝壳抑郁量表张东宁[14]2006788周,1次/周,100min/次,共8次Beck抑郁量表董杉[15]201120207周,1次/周,2h/次,共7次SDS抑郁自评量表何元庆[2]201511158周,集体训练,1次/周,90min/次;SDS抑郁自评量表非集体训练,6次/周,30min/次李婷婷[16]201635354周,2次/周,2h/次,共4次SDS抑郁自评量表吴家栋[17]201021117周,1次/周,2课时/次,共7次SDS抑郁自评量表李婷婷[18]201633354周,2次/周,120min/次,共8次SDS抑郁自评量表李兰兰[19]201411158周,1次/周,90min/次,共8次SDS抑郁自评量表穆薇[20]201316166周,1次/周,2~3h/次,共6次SDS抑郁自评量表2.2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根据Cochrane手册(5.1.0)质量评价标准,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纳入的10篇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分级。纳入的10篇文献中
图2纳入研究偏倚风险2.3Meta分析结果2.3.1抑郁情绪干预后即刻效果纳入的10篇文献均关注了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后即刻效果(均标明均数和标准差)。将10篇研究进行效果合并,显示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P=0.04,I2=48%),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SMD=-12.63,95%CI=-14.40~-10.86,P<0.01。见图3。本研究95%可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有积极影响。图3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即刻效果2.3.2干预后随访效果纳入文献中有5篇文献在团体训练干预结束后,对团体训练组的抑郁情绪得分进行随访调查,研究对象有242例。将5篇研究进行效果合并,显示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P=0.89,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间隔一段时间后,团体训练组抑郁情绪随访得分与即刻评价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20,95%CI=0.18~4.22)。以时间间隔进行亚组分析,干预结束后4周、6个月时,团体训练组前后抑郁情绪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间隔3个月(P=0.96,I2=0)时,团体训练组前后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P=0.05)。见图4。图4团体训练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长期效果2.3.3发表性偏倚纳入的10篇文献以抑郁得分的SMD值为横坐标,标准误为纵坐标绘制漏斗图,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的分析,见图5。纳入研究的对称性一般,提示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Begg秩相关检验无统计学意义(Z=1.23,P=0.174);Egger回归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双尾P检验为0.691)[11]。上述检验提示不存在发表性偏倚,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数量较少,且文献质量一般,故不能排除发表性偏倚的存在。图5纳入研究效应值分布状况2.3.4敏感性分析对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庆;汪洋;唐晓君;赵勇;王宏;邓鹏;廖紫s
本文编号:2558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558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