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提取引起的遗忘的认知机制

发布时间:2019-11-21 02:51
【摘要】:提取引起的遗忘(RIF)指提取某个信息导致对其它相关信息的遗忘,揭示其内在机制是记忆和遗忘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20年来,各路研究者分别从干扰理论、抑制理论或情境依赖说出发,试图找到引发RIF的唯一的认知机制。基于对有关RIF的认知机制的实证研究的系统分析,可以发现三个理论均有一定的支持证据,因此导致RIF的原因可能包括抑制、干扰和情境的改变等三个方面。今后该领域可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对这一多元论观点进行直接的检验。
【图文】:

流程图,范式,流程图,干扰理论


第10期赵丽波等:提取引起的遗忘的认知机制1739Animal-Sheep)。在提取练习阶段,被试接受基于线索的回忆任务,比如:Fruit-Pe_____。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阶段只对学习阶段所学的1/4的配对进行提取练习,即只涉及已学类别的1/2及这些类别中1/2的配对。后测通常在20分钟之后进行,对学习阶段学过的所有的配对进行测验。图1提取练习范式流程图这一范式区分了三种项目:提取练习类别中的练习项目(以Rp+标记,比如“Pear”),提取练习类别中的未练习项目(以Rp标记,比如“Apple”),未练习类别中的项目(以NRp标记,比如“Cow”、“Sheep”)。第三种项目被作为基线。图2示意了这类实验中后测的结果模式:练习类别中的未练习项目(Rp)的成绩显著低于基线项目(NRp),两者的差值即代表提取导致的遗忘效应;练习过的项目(Rp+)成绩显著高于基线项目(NRp),表明提取练习对记忆有促进作用。图2提取练习范式中观察到的典型结果2理论解释(TheoreticalAccounts)2.1干扰理论(TheInterferenceAccount)干扰理论是记忆和遗忘领域里一组影响深远的观点(Mensink&Raaijmakers,1988;Raaijmakers&Shiffrin,1981),其核心观点之一是遗忘并非源于记忆痕迹不存在或者模糊,而是由于多个记忆痕迹之间相互干扰而导致的提取失败。具体地说,当一个提取线索和多个记忆痕迹之间有联结时,该线索会同时激活这些记忆痕迹,而这些同时激活的记忆竞相控制有限的反应通道,从而对目标项目的提取造成阻碍。干扰理论将竞争项目之间的干扰总结成比率规则(ratiorule),即成功回忆出某一目标项目的概率取决于线索与该项目间的联结强度和该线索与其它所有竞争项目之间的联结强度的比值(Verde,2012)。干扰理论对记忆领域里的前摄干扰、后摄干扰以及线索负荷等现象都做出了成功的解释,自上?

流程图,范式,中观


知机制1739Animal-Sheep)。在提取练习阶段,被试接受基于线索的回忆任务,比如:Fruit-Pe_____。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阶段只对学习阶段所学的1/4的配对进行提取练习,即只涉及已学类别的1/2及这些类别中1/2的配对。后测通常在20分钟之后进行,对学习阶段学过的所有的配对进行测验。图1提取练习范式流程图这一范式区分了三种项目:提取练习类别中的练习项目(以Rp+标记,比如“Pear”),提取练习类别中的未练习项目(以Rp标记,比如“Apple”),未练习类别中的项目(以NRp标记,比如“Cow”、“Sheep”)。第三种项目被作为基线。图2示意了这类实验中后测的结果模式:练习类别中的未练习项目(Rp)的成绩显著低于基线项目(NRp),两者的差值即代表提取导致的遗忘效应;练习过的项目(Rp+)成绩显著高于基线项目(NRp),表明提取练习对记忆有促进作用。图2提取练习范式中观察到的典型结果2理论解释(TheoreticalAccounts)2.1干扰理论(TheInterferenceAccount)干扰理论是记忆和遗忘领域里一组影响深远的观点(Mensink&Raaijmakers,1988;Raaijmakers&Shiffrin,1981),其核心观点之一是遗忘并非源于记忆痕迹不存在或者模糊,而是由于多个记忆痕迹之间相互干扰而导致的提取失败。具体地说,当一个提取线索和多个记忆痕迹之间有联结时,该线索会同时激活这些记忆痕迹,而这些同时激活的记忆竞相控制有限的反应通道,从而对目标项目的提取造成阻碍。干扰理论将竞争项目之间的干扰总结成比率规则(ratiorule),即成功回忆出某一目标项目的概率取决于线索与该项目间的联结强度和该线索与其它所有竞争项目之间的联结强度的比值(Verde,2012)。干扰理论对记忆领域里的前摄干扰、后摄干扰以及线索负荷等现象都做出了成功的解释,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在记忆和遗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琳;郭力平;杜玉虎;;2~5岁儿童在不同情境中对“大”与“小”的理解[J];心理科学;2007年01期

2 张伟;丁凤琴;;大学生内隐助人态度的情境效应[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年04期

3 郑信军;动机与情境对不同自控水平儿童学业求助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4 朱秋飞;何贵兵;;传统美德认同和责任情境对大学生责任行为倾向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1年01期

5 闫志英;卢家楣;;移情反应的研究——基于个体倾向与情境的双重视角[J];心理科学;2012年06期

6 唐纳·戴维斯;特里·迪金森;王重鸣;;影响成绩评估效用的组织与情境因素[J];应用心理学;1988年03期

7 张真;皇甫刚;;影响整合式谈判的情境因素和过程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3期

8 何先友;王靖;徐妍娜;李龙昭;杨惠;;前期情境对否定句加工进程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赵菊;抑郁的人际模式——人格、人际情境与抑郁[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成晓君;人际视角下合作的引发情境和促进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晶晶;跨情境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特点及其影响机制[D];宁夏大学;2015年

2 张宇驰;求偶相关情境对面孔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代涛涛;对人知觉和评价中的内容偏好及情境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姚瑶;负性情绪与听觉注意分散对电厂操作员情境意识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建丽;职业选拔情境中人格测量的qIAT技术应用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朱芊里;人际责任与疼痛共情的关系探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吕柯毅;人际自立特质、人际激起情境与攻击性行为关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8 张露;网络欺负情境中旁观者施助行为意图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9 徐璐;情境转换对定向遗忘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6年

10 王帅飞;反馈情境下不同成就目标对大学生自我妨碍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63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563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3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