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管理理论中情绪的作用
【图文】:
78心理科学进展第25卷意识中心淡出但仍然在阈下高度活跃时,DTA上升,由此引发缓冲机制的运行,表现为人们更多地采取防御行为。这一假设后来被Lambert等人命名为压抑假设(suppressionhypothesis,Lambertetal.,2014)。基于上述事实和假设,Pyszczynski,Greenberg和Solomon(1999)提出二元认知模型(如图1)。根据该模型,死亡凸显后,死亡思维进入意识中心,此时近端防卫(proximaldefenses)启动,即人们通过压抑(suppression)或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将死亡思维排出意识层面,以避免产生焦虑。近端防卫启动之后,死亡思维从意识中心淡出,然而这种淡出并不是完全平息或者消失,而是从意识层面进入了潜意识层面,并高度活跃,极容易被意识抓取返回意识层面,这一过程表现为DTA上升。潜意识中死亡思维的活跃诱发焦虑缓冲机制的启动,个体开始出现寻求世界观强化或增强自尊的行为,缓冲机制的启动被称为远端防卫。远端防卫运作之后,DTA下降,死亡思维被平息。如果是阈下启动死亡思维或是对缓冲机制本身产生威胁,DTA立刻上升。2.2无情绪假设无情绪假设是二元认知模型中的重要假设。基于在死亡凸显之后未测量出情绪的事实,研究者一度认为,在死亡凸显效应中,情绪并不是必要的环节。Lambert等人(2014)将前人关于死亡凸显效应中没有情绪反应的假设命名为 无情绪假设‖,即情绪并没有在死亡凸显效应的认知过程中扮演角色。通过一些生理测量手段,如皮肤电(Rosenblattetal.,1989)、面部肌电描记术(Arndt,Allen,&Greenberg,2001)等,都没有检测出死亡凸显效应中的情绪反应。Greenberg等(2003)为无情绪假设提供了一种解释。他们首先假设,如果排除产生焦虑的可能性,那么在死亡凸显后,远端防卫不会启动,不会产生强化世界观或自尊的防御性行为。该研究?
78心理科学进展第25卷意识中心淡出但仍然在阈下高度活跃时,DTA上升,由此引发缓冲机制的运行,表现为人们更多地采取防御行为。这一假设后来被Lambert等人命名为压抑假设(suppressionhypothesis,Lambertetal.,2014)。基于上述事实和假设,Pyszczynski,Greenberg和Solomon(1999)提出二元认知模型(如图1)。根据该模型,死亡凸显后,死亡思维进入意识中心,此时近端防卫(proximaldefenses)启动,即人们通过压抑(suppression)或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将死亡思维排出意识层面,以避免产生焦虑。近端防卫启动之后,死亡思维从意识中心淡出,然而这种淡出并不是完全平息或者消失,而是从意识层面进入了潜意识层面,并高度活跃,极容易被意识抓取返回意识层面,这一过程表现为DTA上升。潜意识中死亡思维的活跃诱发焦虑缓冲机制的启动,个体开始出现寻求世界观强化或增强自尊的行为,缓冲机制的启动被称为远端防卫。远端防卫运作之后,DTA下降,死亡思维被平息。如果是阈下启动死亡思维或是对缓冲机制本身产生威胁,DTA立刻上升。2.2无情绪假设无情绪假设是二元认知模型中的重要假设。基于在死亡凸显之后未测量出情绪的事实,研究者一度认为,在死亡凸显效应中,情绪并不是必要的环节。Lambert等人(2014)将前人关于死亡凸显效应中没有情绪反应的假设命名为 无情绪假设‖,即情绪并没有在死亡凸显效应的认知过程中扮演角色。通过一些生理测量手段,如皮肤电(Rosenblattetal.,1989)、面部肌电描记术(Arndt,Allen,&Greenberg,2001)等,都没有检测出死亡凸显效应中的情绪反应。Greenberg等(2003)为无情绪假设提供了一种解释。他们首先假设,如果排除产生焦虑的可能性,那么在死亡凸显后,远端防卫不会启动,不会产生强化世界观或自尊的防御性行为。该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彪;;论管理思想演变中的人的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2 赵宏伟;;魅力何总与他的“八字秘笈”(下)[J];小演奏家;2008年07期
3 叶泽芳;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人的假设问题[J];现代哲学;1987年04期
4 卢盛忠,郑全全;H管理理论探索[J];应用心理学;2003年01期
5 舒默;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理论[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6 彭树人;重治道轻政道贻误了中国人——兼评中国古代管理学说[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2年04期
7 乔东,李海燕;管理理论的文化融合与转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陈晓芳;;论以人才为本的管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9 王文臣;试论管理与文化的关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乔东,李海燕;文化管理理论中的人本管理[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正方;;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发展的和谐人假设及其管理理论——人性观与管理理论的新进展[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贾玉娇;;构建转型期中国社会管理理论的思路研究[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3 段世昕;;现代管理理论的传统文化视野[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金永成;李晓宇;;核心竞争力管理理论在我院整体发展中的定位与思考[A];第一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5 柴小青;;论法商管理理论创建的现实需求与逻辑基础[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林志扬;;从人性认识的变化看管理理论的发展[A];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悦;朱晓宇;陈劲;;埃里克·冯·希普尔创新管理理论学术贡献的计量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翁智刚;张睿婷;宋利贞;;恐怖管理理论在中国:不同死亡凸显后的物质拥有观[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余菁;;管理研究的科学化:问题、障碍与出路[A];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庄东晓;;ISM规则、制度变迁、管理我之见[A];安全理论与实践[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咸纲;国内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N];中国石化报;2001年
2 CUBN 记者 孙先锋;“管理理论之母”福列特的先知先觉[N];中国联合商报;2012年
3 冯英浚;管理理论要适应时代需要[N];光明日报;2004年
4 侯荣华;关于管理理论创新的思考[N];人民日报;2001年
5 何海燕;创立符合国情的管理理论与方法[N];河北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王京 整理;我国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N];西藏日报;2010年
7 黄莉;无边界管理理论在零售业务转型中的应用探讨[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8 史贤龙(上海博纳睿成营销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境界管理》:开启管理理论的中国化时代[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9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洪向华;一部领导管理理论的创新力作[N];光明日报;2012年
10 蚌埠学院学报编辑部 吴前进;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学习管理理论[N];蚌埠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宝宏;管理理论科学化的方法论基础[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张兰霞;新管理理论丛林研究[D];辽宁大学;2000年
3 侯桂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世讴;管理文化的反思与前瞻[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琳;企业产权结构演进下的管理理论的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龙震海;中国管理理论(TCM)的可视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刘戈;科技进步背景下的管理伦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何志农;管理理性的困境及其启示[D];苏州大学;2005年
6 徐铭;人性化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孟军;基于经济增加值的整合价值管理理论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王文祺;管理理念的人本回归[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唐贵瑶;理想与现实[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于燕萍;马克思主义管理理论指导下政务微博的规范化管理研究[D];吉首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67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567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