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传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6 08:08
【摘要】:隐喻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借助于熟悉、形象的事物或者概念去理解不熟悉、抽象的概念。本研究关注的是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其中垂直空间的上和下是熟悉的形象的概念,而道德则是较为抽象的概念。 实验1采用不随意学习任务,,进行面孔图片和道德词汇的匹配记忆,要求被试对面孔和词汇是否匹配进行再认。结果表明,被试将空间上方的道德词和面孔的匹配再认正确率更高,将空间下方的不道德词和面孔的匹配再认正确率更高。实验2通过位置启动任务发现,被试对空间上方的面孔评价为更加道德,对空间下方的面孔评价为更加不道德。实验3同样采用不随意学习任务,对呈现在空间上下方的刺激词汇进行记忆,再认任务中对词汇是否出现及其出现的位置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在判断任务中,当词汇出现在屏幕中央时,被试将道德词更多的再认为在上方,将不道德词更多的再认为在下方。 由三个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传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存在的心理现实性;道德概念和空间概念之间存在双向映射,既有垂直空间向传统道德概念的映射,又存在传统道德概念向垂直空间的映射。
【图文】:

传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实验研究


俭专范程图

传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实验研究


实验翁范程图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卫平;许林林;;“上/下”与“UP/DOWN”的地位隐喻[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2 史鑫;隐喻的思维本质与认知功能——由隐喻与隐喻思维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王玉娥;史萌;;从“言”走向“人”——关于隐喻的人文教育价值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4 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外语研究;2001年02期

5 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6 吴念阳;郝静;;以道德为本体的概念隐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03期

7 李浩然;杨治良;;认知偏向研究的进化心理学视角[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8 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9 刘宁生;;汉语怎样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J];中国语文;1994年03期

10 王锃;鲁忠义;;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及其对认知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2585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585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f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