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理论对不公平厌恶的影响
【图文】:
图 2.1 内疚情绪特质部分中介心理理论倾向对优势不公平厌恶的预测作用。其中,心理理论倾向为 IRI 中观点采择分量表得分,优势不公平厌恶为优势下选择公平的次数,内疚情绪特质为内疚羞愧里量表中内疚易感性分量表得分。**表示 p < 0.001,*表示 p < 0.01。3.3 根据心理理论倾向分组比较群体水平不公平厌恶为进一步检验心理理论倾向对不公平厌恶的影响,根据观点采择分量表得分将被试大致均分为三组,并进行组间比较。以得分在 17 分及以下的被试 903 人作为低分组;得分在 18 至 20 分之间(包括两端)的 892 人作为中分组;得分在21 分及以上的 831 人作为高分组。运用模型随机抽取群体内的试次,进行 200次拟合,取 1800 次至 2000 次之间的 201 次拟合得到的优势与劣势不公平厌恶系数为结果,拟合值越大,厌恶程度越大。分别计算三组拟合值的均值和 95%置信
2.2 观点采择分量表得分越高的群体,优势不公平厌恶越强结果示意图。纵坐标是劣势平厌恶系数,横坐标为优势不公平厌恶系数。每个点表示一次拟合结果(每组有 201 个结果)。菱形为低分组,正方形为中分组,三角形为高分组。4 研究一讨论.1 心理理论倾向正向预测优势不公平厌恶前人研究对心理理论和不公平厌恶关系的探讨主要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开。可能是因为对于成人而言,发展心理学中心理理论的测量方法——一级级错误信念范式都能通过。然而能力和倾向是有区别的,对于心理理论,,前味着能够推断和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但不一定习惯于这么做),后者意味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李鸿晨;张蕾;;大学生述情障碍心理理论和共情能力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7年05期
2 李亚真;桑标;;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特点[J];心理研究;2017年02期
3 齐冰;;儿童心理理论研究述评及展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27期
4 刘晓年;;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5 党喜灵;;成人心理理论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01期
6 吴红;马婧瑾;;心理理论研究取向的演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7 王叶;;基于心理理论的幼儿欺负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19年01期
8 马慕青;;基于心理理论探析幼儿合作行为的指导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6年11期
9 武建芬;王秋利;;从混龄班儿童互教的策略看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年04期
10 海东;王娟;;儿童欺骗研究综述:发生、发展、测量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思姚;张晓靖;刘岩;;心理理论对助人意愿的影响:情景建构的作用[A];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2 张杰;赵俊峰;;聋儿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00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刘娜;李春雷;刘希平;;心理理论研究范式的发展[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00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张丽锦;董奇;;4~5岁儿童在4种经典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发展[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00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陆慧菁;苏彦捷;;回忆中提及他人与心理理论关系的纵向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00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陈雨露;张明;;11—12岁儿童的同伴互动特点与其共情、心理理论的关系[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7 赵婧;苏彦捷;;回忆过去和想象将来时谈及他人与心理理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金吉;;关于理论心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的看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于宏;陈健芷;李巍巍;王京京;;成人心理理论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刘彦;;毕生发展观下的心理理论研究述评[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 王淞佳;“读心”的能力从何而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2 俞彦诚;市场寻底心理探路[N];证券日报;2004年
3 白河县第二中学 卫志强;也谈学生的“向师性”[N];安康日报;2010年
4 任建之(作者单位:青岛市李沧区教育体育委员会);启动“名师”工程实施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 宋晓兰;“白日梦”:心智游移现象揭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钦;心理理论的认知神经基础[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2 王元;3-5岁儿童自我调节各成分与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4 丁芳;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抑制控制的角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坤;幼儿反事实思维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旭;汉语幼儿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于松梅;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认知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萌;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金心怡;社会互动对幼儿不一致愿望理解的影响及机制[D];浙江大学;2017年
10 陈俊嬴;3~6岁儿童嫉妒结构、发展特点及内在相关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春雷;心理理论对不公平厌恶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2 梁好;4-6岁双言儿童和双语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3 李梦媛;6岁高、低自闭特质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评估[D];天津师范大学;2019年
4 李露;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比较[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5 林朝湃;表扬对幼儿成就归因的影响:选择性信任的视角[D];广州大学;2019年
6 曾晶;双相障碍患者及一级亲属的心理理论特点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7 邓晓鸾;对不可见对象的二级自动观点采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8 寇二虎;父母教养方式与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心理理论的作用[D];湖北师范大学;2019年
9 尹徐蕾;3-6岁儿童白谎认知与心理理论、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年
10 张盛进;学前流动儿童同伴关系、师幼关系与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92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59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