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中国人对人的感知评价的“植物化”倾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9 15:10
【摘要】:植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漫长的生活中,人类感知、观察和体验到的植物生态特征和日常植物文化通过思维加工被提升到语言层面,并将各个方面的特征以拟人化的方式投射到人类或事物的概念中,从而形成了植物比喻(陈映戎,2013)。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表征通常是指社会群体对社会中人、事、物的表征,从而将人分为特定的群体。本文将认知语言学领域的植物隐喻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通过中国人的文化表征、中国人对人的感知评价与实验来检验中国人对人评价时的植物化倾向,以揭示中国人将人更多地当植物看的文化心理倾向。研究一采用档案文献分析法,分别收集中国的大学、企业和城市中的各种象征或表征。结果显示,中国的大学和城市中更倾向于“植物化”的表征方式,中国的企业中没有明显的动植物表征倾向。研究二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的问卷调查法,考察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描述中的像动物或植物的偏向。结果显示,人们在表征自己时存在“动物化”倾向,在表征中国人时存在“植物化”倾向。研究三分别采用外显测量和内隐测量(SC-IAT)的方法,考察人们在评价自己和中国人时的动植物联结偏向。结果显示,在外显层面上,人们评价自己时存在“动物化”倾向,评价中国人时存在“植物化”倾向。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中,与外显测量结果相反,人们更倾向于用植物来表征自己。
【图文】:

特质词,评价对象,交互效应,类别


逦.004逡逑注:01邋;**/?<.001,下同。逡逑根据表5.1和图5.丨再具体来看,特质词类别和评价对象的交互效应显著,这逡逑说明人们在评价G己和评价中国人时出现了动植物倾向的差异,评价自己时更倾向逡逑于用动物特质词来表征自己,评价中国人时更倾向于用杭物特质词来表征中国人。逡逑3邋8-逦Z逡逑S,,逦,逡逑i-邋/逡逑卜逡逑UJ逦y-'逡逑34-逡逑z逡逑3.3-逡逑1邋:逡逑图5.1:特质词类别和评价对象的交互效应逡逑注:对象中I代表自己,2代表中国人;特质词中I代表植物特质词,2代表动物特质词。逡逑51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国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后一块净土[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02期

2 李翠琳;;樱花文化在日本国民生活中的渗透研究[J];商业故事;2016年29期

3 陈美红;;忆与译的轮回:中国当代女性书写与英语(文化)翻译现象[J];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7年01期

4 顾晓鸣;;论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J];未来与发展;1987年01期

5 谢伟民;悲剧?喜剧?悲喜剧?——重读《阿Q正传》[J];鲁迅研究动态;1989年08期

6 胡明;“五四”文化精神的迷失与复归——七十年文艺谈[J];文艺争鸣;1989年04期

7 杨璐;;辟邪——南京独有的文化象征[J];江苏政协;2007年07期

8 罗云;钟璞;;论民族建筑观念物化的文化象征与隐喻[J];美与时代(上);2015年04期

9 季克良;;人文着生活 健康着享受[J];国际人才交流;2008年01期

10 何青;;来自莲花瓣间的声响——试论佛教对莲花文化的影响[J];教育探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何丹;;“小城镇世界”书写——现代文化视阈下的审美选择[A];荆楚学术2017年第7期(总第十五期)[C];2017年

2 何丹;;“小城镇世界”书写——现代文化视阈下的审美选择[A];荆楚学术2017年第8-9期[C];2017年

3 王钊;储丽红;于翠;袁素霞;明军;刘春;;中国萱草文化探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2[C];2012年

4 田蕴;王真;;现代技术发展下的非遗文化继承与传播[A];2017年山东社科论坛--首届“传统建筑与非遗传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5 齐园;;历史寓言与文化象征——移民三雄后殖民创作中的“历史”主题[A];东方丛刊(2006年第2辑 总第五十六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波 刘林杰;深圳光明新区:阔步前行,建设文化小康[N];中国文化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何光锐;海峡影城:黄金商圈里的“文化旗舰”[N];福建日报;2009年

3 张瑞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感性的文化象征:神话中的动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民盟北京市委会干部 吴雨桐;符号观察:中国网络文化的自我塑造[N];团结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王春楠 乔晓莹;让传统文化盛开时代花朵[N];广西日报;2018年

6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研究员 杨生平;文化中国:文化强国的价值坐标[N];中国青年报;2014年

7 孟黎;京城建筑:时代的文化象征[N];金融时报;2007年

8 海南日报记者 杜颖;南溟子海南历史文化的精灵[N];海南日报;2019年

9 牛玉秋;文化载体与文化象征[N];文艺报;2008年

10 部伟滨;石光荣:中国式父亲的文化象征[N];吉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温龙;祭祀敖包:“场域”的建构—关于“贺西个图”敖包祭祀的观察与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8年

2 张伯存;中国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东晔;从“租界”到“风情区”[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一丹;淮阳泥泥狗数字化保护及其文化资源创新设计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年

2 刘江楠;《龙》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山东大学;2019年

3 李坤元;明清“^ ^(”的考释及其文化内涵[D];江南大学;2018年

4 叶姝槿;中国人对人的感知评价的“植物化”倾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5 吴迪;关公文化在培育公民层面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挖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8年

6 李e

本文编号:2620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620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e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