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人际感知任务的信效度及分裂症人际知觉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13:34
【摘要】:目的:引进人际感知任务(Interpersonal Perception Task-15,IPT-15),分析其信效度,为我国研究人际知觉提供客观量化的评价工具。同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进行应用,对分裂症患者的人际知觉进行研究,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际知觉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引进IPT-15进行翻译、回译以及文化调试,使其本土化。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选择被试280名,进行信效度检验。信度检验选择重测信度及内部一致性信度,效度检验选择结构效度与校标效度。同时,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病人中选择符合条件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病人50名,同时选择50名正常被试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以中文版人际感知任务(IPT-15)评定其人际感知能力,以心理理论之失言觉察任务评定其心理理论水平,以归因方式问卷分析其归因方式,对研究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收集其症状指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二版测定其残疾水平。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人际感知任务(IPT-15)涵盖了五个维度,分别为从属关系、亲属关系、亲密关系、欺骗关系与竞争关系,共15个条目,每个维度下三个条目。(2)问卷总体内部一致性α信度系数(Cronbachα)为0.65,从属关系,亲属关系,亲密关系,欺骗关系,竞争关系五个维度α系数依次为0.58、0.44、0.60、0.58、0.54;总体重测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为0.71,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62、0.62、0.61、0.60、0.51。(3)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到5个有效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5.147%,IPT-15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各维度之间相关系数为0.024~0.594,与总量表之间相关系数为0.295~0.766。(4)研究组在IPT-15的从属关系、亲属关系、亲密关系以及欺骗关系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0.604,P0.05;t=7.885,P0.000;t=7.825,P0.000;t=11.238,P0.000);在心理理论之失言觉察任务中,研究组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7.084,P0.000);阴性症状得分与人际感知能力无显著相关,与失言觉察任务具有显著负相关(r=-0.337,P0.05);IPT-15总分与心理理论之失言觉察任务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581,P0.01)。结论:中文版人际感知任务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量化人际感知能力的有效测量工具。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人际感知障碍,心理理论能力也较差,心理理论水平及人际感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社会知觉能力的提高。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李鸿晨;张蕾;;大学生述情障碍心理理论和共情能力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7年05期

2 李亚真;桑标;;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冷热心理理论能力特点[J];心理研究;2017年02期

3 齐冰;;儿童心理理论研究述评及展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27期

4 刘晓年;;学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5 党喜灵;;成人心理理论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发展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01期

6 吴红;马婧瑾;;心理理论研究取向的演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7 马慕青;;基于心理理论探析幼儿合作行为的指导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6年11期

8 武建芬;王秋利;;从混龄班儿童互教的策略看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年04期

9 海东;王娟;;儿童欺骗研究综述:发生、发展、测量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年04期

10 姚红燕;;浅析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理论[J];青年文学家;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雨露;张明;;11—12岁儿童的同伴互动特点与其共情、心理理论的关系[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2 赵婧;苏彦捷;;回忆过去和想象将来时谈及他人与心理理论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金吉;;关于理论心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的看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于宏;陈健芷;李巍巍;王京京;;成人心理理论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覃婷立;苏彦捷;;从行为谈论到心理理解:亲子谈话和2-3岁儿童的心理理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蔚;王益文;项旭映;;“心理理论”脑成像研究的元分析[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林楠;;心理理论网络在动词社会性和感觉运动语义信息加工中的作用[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8 邓赐平;桑标;缪小春;;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一般认知基础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袁方;赛李阳;傅根跃;;说谎行为对儿童执行功能发展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张婧;胡清芬;彭宣维;;前语言儿童词语习得中心理理论的先行者角色[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 王淞佳;“读心”的能力从何而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2 俞彦诚;市场寻底心理探路[N];证券日报;2004年

3 白河县第二中学 卫志强;也谈学生的“向师性”[N];安康日报;2010年

4 任建之(作者单位:青岛市李沧区教育体育委员会);启动“名师”工程实施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 宋晓兰;“白日梦”:心智游移现象揭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钦;心理理论的认知神经基础[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2 王元;3-5岁儿童自我调节各成分与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4 丁芳;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抑制控制的角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坤;幼儿反事实思维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旭;汉语幼儿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于松梅;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认知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萌;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心理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金心怡;社会互动对幼儿不一致愿望理解的影响及机制[D];浙江大学;2017年

10 陈俊嬴;3~6岁儿童嫉妒结构、发展特点及内在相关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瑶;初中生心理理论和人际困扰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陈星;3-6岁幼儿公平认知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年

3 郭丹;人际感知任务的信效度及分裂症人际知觉对照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8年

4 张娜;积极情绪启动下心理理论对注意偏向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5 李娜;心理理论的毕生发展及其与抑制控制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岩;“心理理论”推理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董泽松;儿童“心理理论”不同水平与欺骗关系的跨文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益文;3~4岁儿童攻击行为的多方法测评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赵毅冉;移情和社会技能训练对儿童高级心理理论能力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10 赵晓玲;不同训练对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83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683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c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